论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罪犯犯罪原因与社会控制途径——以土家族苗族罪犯犯罪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罪犯作为少数民族和罪犯这两种特殊身份的统一体,其地域的特殊性和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预防和控制少数民族犯罪问题不能完全按照以汉民族罪犯为研究对象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实践。这类问题的分析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团结的维护和地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湘西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积淀,为研究少数民族犯罪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样本和独特类型。近年来,湘西地区犯罪比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及人文背景,通过对比其他地区,可以看出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犯罪呈现出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应当看到在湘西地区,犯罪现象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控制,使其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打击犯罪不能简单地仅停留在事前预防和事后改造阶段,而应当深入分析整个湘西的大环境及其犯罪产生根源。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犯罪与当地的文化教育、人文道德观念、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很大关系,探索少数民族犯罪特征,从成长环境、经济状况、人文社会背景三个外在客观方面以及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人生观三个内在主观方面全面分析少数民族犯罪原因,提出减少少数民族犯罪的社会控制途径,为保障湘西地区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社会的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比较了短翅材小蠹[Xylosandrus brevis(Eichhoff)]和两色材小蠹[Xylosandrus disclor(Blandford)]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2种雌成虫体均为圆柱形,前胸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新时期以来中国面临的客观问题,它涉及民主与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对此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在建设中
人类社会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自然或社会风险,由此产生了各种社会救助需要。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产生了社会救助制度,并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逐渐法制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