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紫外光接枝丙烯酰胺的基础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外光接枝技术是当前国内外重点关注的改善聚合物染色性、透气性、润湿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的方法,此方法在使聚合物获得不同于本体性能的表面特性的同时,还能保持其本体性能的不变,来满足各领域的不同需要;还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反应易控制、绿色无污染等优点,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近几十年,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十分迅速,在许多产业部门和基础设施建设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还影响和引导着纺织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高技术、高市场容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所以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前景巨大。   目前,采用光接枝技术对产业用纺织品进行系统的阻燃接枝整理的研究还很少,而阻燃纺织品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本论文采用光接枝技术,并以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酮(AC)为溶剂,对涤棉织物和PET无纺布进行阻燃改性整理。探讨了AM和BP浓度、辐射时间、光照距离对接枝率(GP)或样品强度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接枝工艺;通过对接枝前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和XPS分析,可知接枝单体AM能够成功的接枝到涤棉织物及PET无纺布表面;通过对不同接枝率下样品的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可知,织物样品接枝AM后断裂强度有所下降,但随着GP的提高其断裂强度又随之增大,当GP达到最大值时强度损失百分比可以控制在20%(涤棉织物)、16%(PET无纺布)左右;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热重分析、锥形量热、SEM照片分析对接枝样品的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GP足够大时,LOI值可大于26,且垂直燃烧速度明显减慢,续燃时间、阴燃时间降为0,损毁长度大大减小,无熔滴现象,还初步探讨了接枝AM后的阻燃机理,主要是AM接枝链受热分解早于织物的热分解而释放NH3,释放的NH3一方面带走一部分热量,另一方面稀释可燃气体,防止火焰继续蔓延,最终实现提高样品阻燃性的目的。
其他文献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具有多齿接触、承载能力高、润滑效果好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航海、矿山冶金、道路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平面包络环
由于我国高速列车运营速度的高速化和车辆结构设计的轻量化,导致了车辆系统的主要结构部件弹性振动加剧,而高频的弹性振动会引起轮轨磨耗增加、轮轨噪声增大、车轮变得不圆顺
C/SiC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硬度高、弹性模量高、热导率小、强度高,材料呈各项异性,加工时切削力大、刀具磨损快。同时,材料层间强度较低,且具有强脆性,进行切削加工时,
热学性能是纺织纤维的一项重要性质,纺织品后加工和服用性能与纤维的热学性能密切相关。   本文首先采用了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比分析了PLA纤维和PET纤
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指向,用一节课堂教学为载体,阐述了从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本论文将拉伸细化技术应用于人发纤维深加工处理,通过研究纤维拉伸—定形的基本规律,针对人发纤维中分子间各种作用力,合成自制了还原性拉伸助剂,期望在预处理过程中打开人发纤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涌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到教师的推崇,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有各自分工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互助合作,
双组分纺粘水刺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生产技术是多种技术的嫁接与复合,其不仅将化纤中的复合纺丝技术与非织造布纺粘技术结合在一起,而且采用了水刺剥离与固结技术,是一种新型非织
专用扫描仪的扫描质量检测通常采用人工宏观判定的方式进行,检测项目和标准因人而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在实际研发、生产过程中急需一种具有统一检测项目和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