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朝是历史上传统儒家思想较浓厚的时代,也是古代朝鲜家庭伦理小说形成、成熟、发展的时期。朝鲜朝家庭伦理小说以其真实的描述社会生活的风俗、世态和人情冷暖赢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家庭伦理小说之所以能在朝鲜朝时期的小说创作中独领风骚,这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想借家庭伦理小说以达到其“忠孝仁义”、“劝恶扬善”的教化目的,这些都为家庭伦理小说的兴盛提供了土壤。朝鲜朝时期的家庭伦理小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特别是在主题特色上表现出借事寓志、时代批判、道德内蕴的主题特色。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作,即早期以短篇小说《李生窥墙传》为代表,小说借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抒发作者对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冲破门阀界限的积极美好的主题思想。中期以《洪吉童传》、《谢氏南征记》、《九云梦》、《彰善感义录》等为代表,对封建不合理的嫡庶制度以及当时社会的不正风气进行了批判。后期以《彩凤感别曲》、《蔷花红莲传》、《孔菊潘菊传》以及《春香传》、《沈清传》、《兴夫传》等为代表,这些朝鲜朝家庭伦理小说通过道德的审视与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与道德意义。朝鲜朝时期的家庭伦理小说表现的家庭伦理观有夫妻伦理观、父子(父女和母子)伦理观、兄弟伦理观、妻妾伦理观等。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的朝鲜非常重视家庭伦理中的夫妻伦理,并将其视为“三纲”之首,宣扬了“夫义妇顺”的夫妻伦理的同时表现了“父慈子孝”的父子伦理以及“兄友弟悌”的兄弟伦理和“妻贤惠妾恭敬”的妻妾伦理。不仅如此,“纯洁、深厚、坚贞、诚挚”至死不渝的爱情伦理也是朝鲜朝时期的家庭伦理小说表现的永恒的爱情主题。人物形象是家庭伦理小说的核心和灵魂,在小说叙事中,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家庭伦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朝鲜朝家庭伦理小说塑造了一些封建家长、丈夫、妻妾、子女等人物形象。由于受儒家“男尊女卑”和“三纲五常”等礼法思想的影响,使得小说中的严父呈现出了恪守礼法、独断专行、虚伪冷酷的性格特点。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了在礼法面前无能为力的慈母以及作为悖逆礼法的恶继母形象。在家庭角色上,由于男性的父权家长形象和地位的强化,使得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丈夫角色逐渐弱化,这是男权社会逐渐衰落的表现。在“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朝鲜,出现了一系列逆来顺受的“贤妻”、凶险毒辣的“妒妻”、贪婪自私的“贪妻”,以及阴险狠毒的“妒妾”等形象,但无论是“贤妻”还是“妒妾”,同样都是古代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的受害者,也是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孝悌”是儒家家庭伦理观念的核心,受此影响的朝鲜家庭伦理小说出现了一批孝悌子女形象,但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敢于反抗礼教的悖逆子女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更透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错综复杂和社会环境对人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朝鲜朝家庭伦理小说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艺术上都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小说开拓了朝鲜朝小说的题材领域,即由历史、神魔题材向贴近平民阶层的现实生活中题材转变;增强了小说“惩恶扬善”的现实教化功能;丰富了人们闲暇之余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以及身份等级制度等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朝鲜社会的儒教现状和风俗人情。综观朝鲜朝家庭伦理小说,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写作手法上叙述多于描写;由于人物性格单一化导致的描写失实以及大团圆模式的结局;以及作品中体现出的浓厚的“愚忠”思想和消极的“宿命论”思想等。但这些局限性都不足以动摇其在朝鲜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