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区域性贫困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呈现出贫困人口愈加分散的特点,因此,国家要求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从以区域为识别单位精准到以户为识别单位。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为我国扶贫工作制定了新的规划,要求更加精准的回答“谁是贫困者”、“何种原因导致贫困”以及“是否已经脱贫”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海南省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和完善扶贫举措,使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选取贫困户识别这一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海南省S市Y镇的贫困户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期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参考的对策建议。贫困户识别工作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也影响着帮扶措施制定以及扶贫效果,因此提高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至关重要。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虽然Y镇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识别工作的精准度也不断地在提升,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识别政策本身存在缺陷;识别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扶贫干部执行力不足;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导致识别工作的精准度降低,也会给日后的帮扶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最后,本文探讨了解决贫困户识别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思路。在公众参与理论的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完善识别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村民对识别工作的约束机制以构建公民间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转变贫困户脱贫观念,提高贫困户参与能力,唤醒村民参与意识并增加参与渠道以确保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在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转变扶贫工作绩效观念,促进扶贫干部的自我发展,建立扶贫工作队伍人才流失预警机制以推动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其次,通过强化对识别工作的过程控制,重视识别工作考评结果的反馈与运用以提高识别工作的实效性。借此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的贫困户识别工作提供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