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识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区域性贫困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呈现出贫困人口愈加分散的特点,因此,国家要求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从以区域为识别单位精准到以户为识别单位。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为我国扶贫工作制定了新的规划,要求更加精准的回答“谁是贫困者”、“何种原因导致贫困”以及“是否已经脱贫”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海南省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和完善扶贫举措,使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选取贫困户识别这一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海南省S市Y镇的贫困户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期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参考的对策建议。贫困户识别工作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也影响着帮扶措施制定以及扶贫效果,因此提高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至关重要。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虽然Y镇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识别工作的精准度也不断地在提升,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识别政策本身存在缺陷;识别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扶贫干部执行力不足;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导致识别工作的精准度降低,也会给日后的帮扶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最后,本文探讨了解决贫困户识别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思路。在公众参与理论的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完善识别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村民对识别工作的约束机制以构建公民间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转变贫困户脱贫观念,提高贫困户参与能力,唤醒村民参与意识并增加参与渠道以确保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在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转变扶贫工作绩效观念,促进扶贫干部的自我发展,建立扶贫工作队伍人才流失预警机制以推动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其次,通过强化对识别工作的过程控制,重视识别工作考评结果的反馈与运用以提高识别工作的实效性。借此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的贫困户识别工作提供可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2006年4月上旬.沈阳市某小区发生一起因生活污水污染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导致该小区居民1192人的饮水和生活受到影响的污染事件。
唐山公交总公司7月27日召开上半年生产经营分析会,对半年来的运营生产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并安排部署下半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
人口快速城市化与城市用地紧缺的矛盾以及日渐复杂的城市功能需求,使城市发展从二维平面扩展转向三维立体扩展,城市建筑的高度、体积以及城市开发所处的地形普遍上升,城市的
分析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及数学控制模型,同时讨论了基于双控制单元的控制器的硬件结构、软件流程以及相关的调试过程。
智能交通系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其中路网拥塞控制是智能交通领域中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保证交通运输系统高效、畅通运行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路网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