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全球性社会现象,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地理自然生态条件差异以及人类个体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消除贫困是当代世界性课题。贫困问题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没有解决好,我国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追求就难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反贫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在新时期,对农村地区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利于贫困户的脱贫步伐;有利于可持续经济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甘肃的宝积乡自然生态特别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都远远低于其他地区。本文个案研究的宝积乡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贫困状况方面,在甘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属于典型的“三不沿”地区,即不沿铁路、不沿高速公路、不沿大江大河,在甘肃贫困地区比较典型。本人在宝积乡将近十八年的生活,对宝积乡贫困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的基础上,运用贫困理论并借鉴其它相关研究成果,对影响宝积乡经济发展的贫困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深入研究甘肃农村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特定地理环境、家庭以及个人素质与农民持续性贫困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甘肃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拟结合甘肃贫困地区的情况,对宝积乡扶贫开发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消除宝积乡贫困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