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其被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看清楚目标物轮廓的最大距离。近30多年来,全球平均能见度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大气能见度的下降是由于大气中悬浮粒子对于光的散射和吸收所造成的。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PM)是造成低能见度事件的主要原因。能见度的下降已经成为城市区域空气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指标。江苏省作为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研究该地区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于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完善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探明江苏省能见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本文收集了2012年全省70个自动气象站和常规气象观测台站的能见度、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卫星资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揭示了江苏全省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AOD指数、气象要素、雾霾天气等对江苏省能见度的影响;结合污染物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和HYSPLIT轨迹模式,对一次低能见度事件成因和污染物来源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能见度年平均为6858m,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地区差异,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特征。这种分布与江苏省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空气污染高排放企业的多少等因素有关。江苏省能见度有早晨低、下午高的日变化特征,但苏南、苏中和苏北之间存在定差异。日变化主要与各气象要素(如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和气溶胶的日变化有关,而地区差异主要与各地的大气污染有关。(2)江苏省四季能见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171m、7352m、6510m、5873m。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春季南低北高,夏季南高北低,秋、冬季能见度东高西低。实际上,冬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演替、降水的季节变化、污染源的时空分布与污染物的输送路径在江苏省能见度的季节性时空变化中起了关键作用。影响江苏省能见度的天气主要是灰霾,其次为轻雾,雾的作用较小。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能见度与AOD和相对湿度呈反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天气条件对能见度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污染物浓度是影响能见度变化的最重要因子。(3)通过对低能见度事件的分析,发现前期能见度呈南高北低分布,后期呈东高西低分布,造成这样分布是由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受海陆风影响的原因。地表至高空的形势反映出的是前期整个环流背景呈现稳定、风速小的形势,适合污染物的堆积,造成能见度下降。后期由于冷空气的过境,整个环流形势和风速都有利于能见度的增加。影响能见度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PM2.5,其次是相对湿度和风速,最后是温度和气压。此次个例中,江苏省污染物主要由东北、华北和江苏本地输送和传输,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下沉运动导致逆温和稳定层结有利于其带来的污染物积聚使能见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