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N还N”构式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u0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语法角度来说,“比N还N”是一种“不合法”的超常组合。因其不可替代的使用功能,正在被人们普遍地接受和广泛使用。本文以构式语法、语言范畴化等理论为指导,将现代汉语中的“比N还N”组合界定为一种构式进行研究。全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比N还N”构式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分析“比N还N”构式的组成成分。重点讨论了构式中的名词N:(1)名词N在不同语境(“标题”语境和“对话”语境)中,呈现出显著度高低的差异。(2)构式中的N一般为光杆名词。其次,考察了“比N还N”构式中后项N的非范畴化表现。后项N的非范畴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丧失名词原有形态分布特征与指称意义;意义变得更加抽象与泛化;名词的主观性得到增强;名词的功能和范畴发生转移。接着,对“比N还N”构式进行了整体研究。本文认为,(1)“比N还N”构式的构式义是:(陈述主体)与构式中N的一种或多种属性极其相似。该构式义具有不可预测性,我们不能从其组成成分中进行推导。(2)“比N还N”构式表示比拟,它将陈述主体比拟为N,凸显陈述主体在N的一个或几个属性上酷似N,语用上该构式属于一种主观极性夸张表达,且偏于消极否定色彩。此外,“比N还N”构式的词义与构式义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构式与其词项N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再次,从多种层面对“比N还N”构式的生成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其生成机制主要有:语言系统的动态性;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义组合的兼容性;后项N非范畴化的功能游移;以及无可替代的独特的使用效果和价值。最后,重点分析了“比N还N”与“比N还A”两种构式中“还”与“更”的替换问题。研究表明:“比N还A”构式中的“还”一般不能用“更”替换,替换后意义和功能会发生较大改变,而“比N还N”构式中的“还”则可以用“更”替换,替换后意义和功能没有明显变化,只是语感上略显别扭。从汉语学习者的习得角度来说,“比N还N”构式比“比N还A”构式在习得上存在更大难度,因此习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从构式角度对“比N还N”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这一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视角认识“比N还N”组合的特点和功能,进而推进现代汉语框架结构的研究,为汉语语法本体和汉语应用研究作一些基础性工作。
其他文献
双面焊是一种高效焊接技术,具有热输入小、焊接变形小、显著增加熔深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双面双弧非对称焊、双面双弧对称焊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特点,阐述了双面弧焊技术的研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再到新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转折与变革。这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大时代,从精神到肉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众多思潮与主义蜂拥而至,前后夹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