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范畴问题探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形态都是由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它是人们对该学科领域问题研究进入理性阶段的重要标志,反映着该学科发展与成熟的程度。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构成了自己的范畴体系。对教育技术学范畴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的科学化进程,加速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教育技术学范畴问题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和总结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学范畴的演变历程,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教育技术学范畴的分类与分层研究,探讨教育技术学范畴的内在逻辑,提出相对清晰、合理、严密的教育技术学范畴结构体系,以此促进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丰富、充实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是:借鉴黑格尔《逻辑学》中有关范畴的原理,论述教育技术学范畴的涵义、特征、功能等,并通过回顾和反思国内外教育技术学范畴的演变历程,探讨教育技术学的范畴逻辑,根据范畴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的理论框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范畴和范畴问题的涵义;第二部分,界定教育技术学范畴的涵义、特征、功能及其研究意义;第三部分,回顾和总结教育技术学范畴的演变历程;第四部分,分析和论述教育技术学范畴产生与发展、结合与变换的逻辑;第五部分,提出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的理论框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法、历史法和比较研究法。文献检索主要借助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CNKI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库和电了“超星”图书,以传统的纸质文献为补充。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的理论框架,即根据范畴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的起点范畴是“教育技术”,中心范畴是“学习”,中介范畴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结果范畴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终点范畴是“教育绩效”的结论。
其他文献
新课标教科书在教学内容本身、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习题的编排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基础教育的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适应新课标教科书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