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内源性机制”学说和“反应性机制”学说和“肾虚气郁、痰瘀血互结、元神失养”的中医病机为指导复制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状态大鼠模型基础上,围绕抑郁症的“单胺递质假说”、“受体假说”,从单胺递质及其受体方面探讨PSD的发病机制及益肾调气方药—颐脑解郁方对PSD的防治机理。 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经Open-Field行为学评分,随机分为正常组、卒中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常规饲养,卒中组是去皮层血管的脑缺血模型,予常规饲养,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以去脑皮层血管手术、术后7天开始予21天的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加孤养法复制脑缺血后抑郁状态大鼠模型。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复制结束后,治疗组予颐脑解郁方灌胃,每日1次,共6周;对照组为氟西汀,每日1次,共6周:灌胃结束后以糖水消耗量、Open-Field及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评估。行为学测定结束后①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5-HT、NE、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②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脑TH、5-羟色胺1A受体(5-HT1AR)、α2A去甲肾上腺素受体(α2AAn)、多巴胺2受体(D2DR)表达,并对脑前皮质和海马相关部位进行图像分析,观察所测定指标阳性表达的光密度值和面密度值。 结果: 1 行为学测定:与正常组和卒中组比较,PSD模型大鼠蔗糖水消耗量降低、Open-Field测定直立评分和水平评分减少;Morris水迷宫学习训练中,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记忆测定,入水初始角度增大,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及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距离百分比较正常减少,差异显著(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Morris水迷宫测定,训练第四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减少;记忆成绩测定,入水初始角度减小、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目标象限穿越距离百分比增加,差异显著(P<0.05;P<0.01)。 2 单胺递质及TH测定:①脑前皮质单胺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模型组大鼠前皮质5-HT、5-HIAA含量低于正常组和卒中组(P<0.01)、NE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5-HT和5-HIAA含量增加(P<0.05)、治疗组5-HT和NE含量增加(P<0.01;P<0.05)。②海马单胺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模型组海马5-HT、5-HIAA和NE含量低于正常组和卒中组(P<0.05;P<0.01)、DA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5-HT和5-HIAA含量增加(P<0.01;P<0.05)、治疗组5-HT、DA和NE含量增加(P<0.05;P<0.01)。③下丘脑TH免疫组化测定:卒中组和模型组下丘脑TH阳性细胞面密度值和光密度值较正常降低(P<0.05;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下丘脑TH阳性细胞面密度值和光密度值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 3 单胺递质受体表达的测定:①5-HT1AR免疫组化测定: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前皮质和海马CA1区5-HT1AR阳性细胞面密度值及光密度值增高(P<0.05;P<0.01),卒中组前皮质5-HT1AR阳性细胞面密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