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 DR ) ,属于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的一种比较主要的在眼睛的微血管并发症,它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我们不懈研究,到目前也没完全弄清楚。已有研究表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DM造成的视网膜病变中有紧要作用,可是其具体的作用还未认识。本文旨在阐述EGFR在DR中的作用。 方法: 1. 建立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9个月1型DM小鼠模型,作为早期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并用EGFR抑制剂(AG1478)灌胃治疗6个月。最终进行功能和结构方面的检查,比如: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 FFA ) 、 免 疫 组 织 化 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等。 2. 建立75%高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新生小鼠模型,作为晚期视网膜病变模型。在出生后第15天(postnatal 15,P15)玻璃体腔内给予1μAG1478。在P17那天FFA后利用视网膜铺片对各组新生小鼠全视网膜中央缺血无灌注区(vaso-obliterated area ,VO)和周边病理性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NV)区域以观察;并选用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定量突破视网膜内界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个数。 3. 体外实验,我们将 AG1478 用于 33mM 高糖刺激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对此药物作用再次获得验证。 结果: 1. 在DM诱导的9个月视网膜病变小鼠中,ERG功能检查发现异常a波,b波和OPs活动;OCT可见视网膜厚度变薄;FFA眼底血管可以看出明显的超荧光区域以及血管网密度降低;TEM超微结构显示BM增厚与线粒体结构改变;F4/80和CD31这两个分别表示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指标的表达增多。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这些病理改变都可被EGFR抑制剂治疗所缓解。 2. 与玻璃体腔注射溶剂的自身对照组同窝仔相比较,注射AG1478的小鼠新生血管簇更少,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注射AG1478小鼠无血管区域血运重建并未增加。 3. 高糖刺激HMEC-1,EGFR和它下游AKT磷酸化的水平上升,且细胞出现了明显迁移,然而AG1478应用后可减弱这些改变。 结论: 这项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EGFR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表明EGFR可能是DR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