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职业健康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和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笔者对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运用角色理论中角色混淆、角色冲突原理,对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对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提供科学的资料,推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两部分。研究一为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以Pines的职业倦怠模型及测量(BM)为理论基础,修编适用于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获取统计数据;研究二为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以及角色认知、职业倦怠程度和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步骤及结果:1、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分别测量情感耗竭、降低的个人成就感、人格解体、角色任知四个维度,包括25个条目,要求被试在7点量表上进行频度评定。BM由三部分组成:生理衰竭(PE),情绪衰竭(EE)和心理衰竭(ME),每部分7个选项,共21个条目;角色任知则由4个条目,每部分7个选项构成;2、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中等,职业倦怠的整体水平不是很严重;3、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受的程度除了与性别无关外(p值=0.235),与他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情况、家庭人口均有关系,其中年龄对教师职业倦怠感觉程度的影响最深(p值<0.001);4、影响影响武汉市教师职业倦怠的七个因素—即7个公共因子:因子1—情境变量;因子2—教师物质环境及经济收入满意度;因子3—教师的情绪特征;因子4—教师教育效能的自我评估和工作意义感;因子5—教师的个性特征;因子6—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因子7—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对教师的认同度。其中,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最大的是因子2、因子6和因子7;其次是因子3、因子5;再次是因子4;最后是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