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原意是指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所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目标。因为受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高中物理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大多数是“灌输——接受”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的地位,教学活动以传承知识为主,造成学生创新能力水平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的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成为国内外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本论文以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探讨了适合高中物理课堂的探究性学习的类型、模式、设计原则并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总结。新课改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实质强调的是: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方式应该是探究式的,指出了当前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一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不再是过去的单纯讲授和片面至极的灌输。在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层次性划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维逻辑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树立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产生和发展情况及探究性学习的意义;第二章论述了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分别是:杜威与施瓦布的探究性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和素质教育理论;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心,通过教学实例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方法、形式和基本程序,最后以《静摩擦力》为例论述了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运用。本文关于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于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