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金山岛为上海野生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是上海最大的乡土植物基因库。岛上发育的青冈群落和红楠群落是上海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带性植被,也是历经千年人类活动影响所残留下来的自然历史遗产。它对于研究上海的环境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构建上海城市森林的最佳群落模式之天然样板。尤其是大金山岛的常绿阔叶林,是上海的森林植被中唯一保持半自然状态的原生植被。大金山岛典型植被为森林,因而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大金山岛现今森林群落的主要类型和特征,对其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比10年前调查结果,探究了10年间大金山岛物种组成的变化,分析种群结构的基础上解析了其动态过程和演替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记录植物97种,隶属于56科,82属;划分出8个植被类型,其中6个落叶阔叶林群落,3个常绿阔叶林群落。其中,常绿阔叶林群落主要以青冈林为主,同时也存在小面积的香樟林,不排除人为栽种的可能。整体上,大金山岛呈现以野桐林等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次生景观。(2)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表明,大金山岛的植被群落仍然处于次生演替的过程中,这由大金山岛封山时间相对较短有关。整体上演替进程仍向地带性森林群落发展,即以壳斗科为优势种的群落(青冈林)方向发展。但岛内仍有少量人为活动,受此影响群落演替进程减缓。在乔木层落叶阔叶林的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大于常绿阔叶林,但在物种丰富度的水平上落叶阔叶林则要低于后两者。从灌木层来看,落叶阔叶林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要大于常绿阔叶林。因此可以推测,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大金山岛的植被演替进程呈现出缓慢、波动的不稳定性。(3)与10年前相比,落叶阔叶林中,野桐群落、麻栎群落为两次调查的共有群落;在2000年为优势种的丝棉木、算盘子、商陆、黄檀、豆梨,在本次调查中,只以伴生种出现;此外新发现黄连木群落以及野桐分别和黄连木、青冈共优的群落;2000年调查中椿叶花椒与商陆共优的群落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但发现了椿叶花椒的单优群落。常绿阔叶林中,青冈群落、红楠群落和香樟群落在两次调查中都有发现。在新记录的52个物种中,以灌木最多,为14种;其次是藤本和多年生草本,分别为14种和8种;木本植物共计9种,另外一年生草本、竹类和蕨类分别新发现4种、3种和2种。10年间大金山岛群落的物种组成趋于丰富,并集中体现在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4)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依据胸径级频率分布推测种群更新格局将大金山岛8个主要建群种划分为3个类型。单峰型的野桐和间歇型的麻栎、朴树、黄连木、椿叶花椒以及红楠由于更新的不连续性和波动性,发展很难趋于稳定而成为大金山岛的优势种。L字型的青冈和香樟由于存在大量更新个体,发展稳定,将会在大金山岛占据优势地位。但由于岛上尚有人为活动,加之海岛生境不稳定、自然干扰频繁,大金山岛可能长期停留在落叶阔叶林以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