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又对企业的成本水平、市场价值表现以及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强烈,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
根据控股东的类型,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划分为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尝试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来分析我国这两类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分析其融资偏好的异同之处,进而提出融资治理建议。
本文在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分析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两种类型的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程度不同,从行为金融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和过分自信与过分乐观与公司融资行为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空前繁荣,新的融资方式不断涌现。面对全流通资本市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策略选择及融资观念也将随之变化,逐渐理性化,资本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市场条件下,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应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最有利,值得我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