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跨国人才流动的转变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跨国人才流动的转变主要体现于以下五个方面:跨国人才流动的形式、性质、主体、类型、流向。形式上,从春秋时期以出奔为主至战国时期以游说、游学为主。性质上,从春秋时期以被动的流动为主至战国时期以主动、自由的流动为主。类型上,从春秋时期较为单一的空间群体流动至战国时期空间群体流动和分层群体间流动兼具的综合流动。主体上,从春秋时期以卿大夫为主体至战国时期以士为主体。流向上,春秋时期以邻国为基本流向,在此前提下,又分流于强国、亲属之国、敌盟之国;战国时期则以君主贤明之国为基本流向,在此前提下,又以国富兵强之国为主要流向。
其他文献
美国海外远征军体制在美西战争中初露端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初步确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的历次海外战争中日臻完善和成熟.该文主要论述一战期间潘兴治下的美国海外远
民国初期革故鼎新,其"风俗革命"的影响尤为深远.该文通过考察民国初期(1912-1932年)的礼制变革与民国成立前后三十年间(1901-1932年)的礼俗变迁以及二者的关系,指出其发展轨
从南宋开始直到近现代,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一直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话题.该论文即试图从政治观念史的视角出发,选择"王安石论"这样一个在不同历史时期内不断被人们提
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几年是中国面临两种路向选择的关键时期,这是今天的我们依据已成为事实的历史做出的判断.一直以来我们被告知说,我们的国家在1945-1949年面对的是大地主大
先秦诸子之学的综合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化式的综合方式,学术界大多已有论述;一种是系统化的综合方式,对此学术界目前研究的尚显不够.探讨这两种不同的综合方式,分析其对
钱谦益是晚明社会著名的社会政治活动家。他一生当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他的降清之举,为此,时人及后人对他评价不一,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五十年前明史专家吴晗先生《“社
罗伯特·爱德华·李(Robert.E.Lee)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军指挥官.他出色的军事才华和跌宕起伏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做过西点军校的学监,参加了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