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ak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上海民办高等教育近十年来发展的实践出发,对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力求探索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上海民办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章“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和特点”。重在回顾和总结近十年来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不同于其他省市的主要特点。通过分析和讨论,从中可以提炼出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 第二章“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重在研究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对进一步发展上海民办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层分析和讨论,明确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章“进一步发展上海民办高等教育的途径与对策”。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旨在提出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本文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应第二章揭示的上海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本文注意避免对民办教育的一般研究,试图以市教委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特有视角以及多年来对本市每一所民办高校的全面了解,去把握民办高教发展的脉络,揭示共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般研究未涉及或涉及不深的潜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思路力求可行,这就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微创接骨板技术对四肢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
鲁迅短篇小说《离婚》借助爱姑的婚姻风波,铺写了清末民初一桩江南农村的"离婚"事件,通过历史"中间物"视角,细致呈现出文化"叠加态"的现实。从旧营垒中走来的鲁迅,深刻洞察到
目前,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大学除教育和科研功能之外的第三个重要的功能。而大学不拥有实现技术创新的全部资源,因此大学技术创新功能主要通过与其他资源拥有者的合作来实现,由于大
本文通过对知识与智慧这一对概念和范畴的考察提出,大学不仅是知识传递与传播的场所,更是智慧启蒙的殿堂。大学教育的真谛在于通过知识引导学生智慧的成长。大学要培养的“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扩招,各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教育的规模与
思想品德课是“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为此,增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从1981年启动以来的20余年,研究较多地被纳入到高等教育中来进行,从而使研究生教育研究自身缺乏相对独立的意义;同时,研究生教育理论界要么较为过多地集
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高等教育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源是高校第一资源,教师队伍是其中
采用核心-边缘网络刻画我国银行间市场的网络结构,结合各银行同业往来资产和负债信息构建风险传染模型,对单个银行倒闭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两种情况下的传染过程进行模拟.研
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高等院校基本建设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建设产品的特殊性,引发了许多关于基本建设管理的新思考。其中如何运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