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中医药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真菌毒素在中药材中的不断检出,已对中药材质量的有效性及临床用药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污染中药材的主要外源性有害物质之一,其较强的体内蓄积性会引发癌症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药材在生长、采收、加工尤其储藏过程中,受药材自身内在因素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极易霉变而产生真菌毒素。将药材于合适条件下储藏并做好科学养护,对防止中药材霉变产毒,保障中药及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论文以药材的性状特征、含水量、化学成分的变化及真菌毒素的累积为监测指标,将麦芽、莲子、肉豆蔻药材于不同温、湿度和不同包装材料条件下储藏,考察药材的霉变及内在质量变化情况,旨在找出中药材储藏的最佳温湿度及包装材料,预防真菌毒素污染,为制定中药材的储藏规范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麦芽、莲子、肉豆蔻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建立 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建立了同时测定不同批次麦芽、莲子、肉豆蔻中11种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由于中药材中可能污染的真菌毒素种类较多,理化性质差异大,采用不当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可能造成某些毒素的损失。本研究的样品经振荡提取和两次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保证了样品的真实性。分别采用[13C17]-AFB1和[13C18]-ZEN作为正负离子检测内标物,降低了质谱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高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对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基质效应及回收率进行验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同位素内标结合LC-MS/MS检测体系专属性强、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合大批量样品中多种类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对市售20批麦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8批药材呈阳性,检出的真菌毒素有5种,包括黄曲霉毒素AFB1,T-2毒素,伏马霉素FB2,赭曲霉毒素A以及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0批莲子样品中有3批药材呈阳性,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AFB1, T-2毒素,伏马霉素FB2及玉米赤霉烯酮)被检出。10批肉豆蔻样品中只有一批被检出含有黄曲霉毒素AFB1。 2、麦芽、莲子、肉豆蔻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建立 结合超声提取法,建立了测定麦芽中大麦芽碱、莲子中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含量的LC-TOF/MS方法,并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建立同时测定肉豆蔻中六种挥发油成分的GC-MS/MS方法,通过对提取溶剂及GC-MS/MS方法条件的优化,得到六种挥发油成分稳定的碎片离子信息,本方法专属性强,适合于对肉豆蔻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3、麦芽、莲子、肉豆蔻的储藏条件考察 以性状特征和水分、真菌毒素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观测指标,将麦芽、莲子和肉豆蔻药材于不同温、湿度和不同包装材料条件下储藏,考察药材的霉变及内在质量变化情况。通过对药材进行为期一年的储藏,麦芽、莲子、肉豆蔻的霉变情况及药材中水分、化学成分、真菌毒素的测定结果,建议麦芽、莲子、肉豆蔻三种药材储藏时的首选包装材料为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好的药材应放置于阴凉、干燥、避光、通风的仓库或室内储藏。另外,三种药材对牛皮纸袋和编织袋的选择有所不同。 4、基于响应面法和“反式培养”模式制定麦芽、莲子、肉豆蔻的储藏规范 以黄曲霉毒素的主要产毒菌株Asp.flavus3.4410为模型菌株,分别将麦芽、莲子、肉豆蔻浸染该菌株后进行“反式培养”并储藏,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模式(CCD-RSM),设定储藏三种药材的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根据储藏后三种药材各自产毒情况及相应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药材的最佳储藏条件,进而为制定其储藏规范提供依据。经过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后得出黄曲霉菌在三种中药材麦芽、莲子、肉豆蔻中,当温度范围为22-37℃,湿度大于87.5%时,三种中药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的污染;而环境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黄曲霉毒素的产量最大。而。由此推测,适宜于麦芽、莲子、肉豆蔻的药材储藏的环境条件为温度低于20℃,湿度小于85%。 高温高湿的储藏条件极易使莲子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麦芽和肉豆蔻受污染的程度相对较小,相反在低温低湿的储藏条件下三种药材中曲霉菌的滋生条件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均未明显检测到药材中所含有的黄曲霉毒素。 另外,三种药材各自的化学成分都有一定的变化,但没有随着黄曲霉毒素产量的增多而呈明显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