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AgNO3溶液在不同时间内对兔肠的去粘膜作用,探讨一种新的去粘膜方法。 方法:将40只大白兔随机分4组,每组10只,手术游离15cm空肠,保留该肠段血供,肠吻合恢复肠的连续性。除A组外,对其余三组(B、C、D组)游离肠段分别给于2% AgNO3溶液30min、5% AgNO3溶液10min、手术剥除肠粘膜处理,分别测量各组游离肠段在内压为14cmH2O时的容量(是正常兔膀胱在排尿瞬间时的充盈压平均值,游离肠段在内压14cmH2O时的容量可以间接反映肠膀胱充盈状态下肠壁的顺应性)。各组于第8周末处死取游离空肠,测定其容量,制备HE染色、PAS染色及masson’s trichrome(马松三色)染色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分析。 结果:8周末HE染色显示:A组肠粘膜完整。B组肠粘膜、粘膜肌层部分缺损,部分再生粘膜下无粘膜肌。C组肠粘膜完全缺失,肠壁表层覆盖着一层由大量纤维素、炎性细胞、坏死组织构成的假膜。D组无粘膜层,粘膜下层由瘢痕组织替代。PAS染色显示:A组全部阳性,B组部分阳性,C组、D组无阳性染色。马松三色染色显示:A组、B组、C组肠粘膜下层无明显胶原纤维增厚,D组有明显胶原纤维增厚。胶原纤维沉淀指数同A组比较,B、C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D组明显增厚,P<0.01。各组术中和术后8周游离肠容量的比较:A、B、C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AgNO3溶液有去肠粘膜作用,5%AgNO3溶液10min处理肠段可以完全去除肠粘膜,无显著纤维化,无显著肠管挛缩,对肠膀胱成形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