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诺思制度理论的比较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在人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制度促进了人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马克思和诺思都对制度进行了研究,并把它作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马克思和诺思都以制度为研究对象,他们之间也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是这两种理论是建立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有着不同的理论逻辑、研究方法和阶级立场。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制度研究是以个体主义方法论还是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础,以交易还是以生产力为基础;制度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种历史现象;制度变迁的动力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制度形式还是制度变迁的一个历史阶段。笔者试从制度范畴、产权、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变迁等方面对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与诺思的制度理论进行系统的比较,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两者的制度理论进行挖掘、归纳与创新。文章包括引言共有六章。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从制度的概念、起源、本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与诺思的制度范畴理论进行比较。第三章对马克思与诺思的产权理论进行比较。首先,对产权、所有制、所有权三个概念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对产权的起源、本质进行比较;最后,指出诺思产权理论的方法论局限性。第四章对马克思与诺思的国家理论进行比较。这一章包括四个部份:第一部份从国家的起源、本质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二部论述“国家悖论”这一现象以及诺思和马克思对这一现象的回应;第三部份和第四部份分别论述诺思国家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影子以及诺思国家理论的历史局限性。第五章对马克思与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首先,分析了意识形态是什么?然后,对马克思与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征进行比较;最后,指出诺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阶级局限性。第六章从制度变迁的建构方式、主体、动力、路径等方面对马克思与诺思的社会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具体的比较。这几章的行文思路是:首先,对马克思制度理论和诺思制度理论的本质和核心观点进行比较;然后,分析他们的制度理论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这种联系与区别的原因所在;最后,对他们的理论进行简明扼要的评价。
其他文献
笛卡尔的哲学内容简单而又含义深刻,隐藏在浅显易懂的语词下的,是沉思者那思维缜密的精确论证。通常认为,笛卡尔严格区分了身体和灵魂,是一个身心二元论者。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研究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已经融入到滚滚的经济浪潮之中,资源的占有欲、利益的驱动力使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越发残酷。我们遭遇到了一个物欲横流、甚至是尔虞我诈
Landsat 8是2013年最新发射的Landsat卫星,携带了OLI和TIRS两个传感器,其中TIRS传感器获取了两个临近的热红外通道信息.劈窗协方差-方差比算法(SWCVR)是一种最通用的基于热红
摘 要:数学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提问问题,掌握提问的时机、方法和技巧,较好地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技能;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既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动力,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同时能够增进师生的交流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