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庙子岗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系统搜集并分析前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显微分析,着重研究庙子岗铜矿区内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明确了控矿因素,总结出成矿规律,最后建立找矿模式和预测找矿方向。  研究发现,四川庙子岗铜矿Ⅰ号铜矿体,产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和铜街子组的灰绿色砂岩中,受地层控制明显,属沉积型铜矿。通过对Ⅰ号铜矿体含矿层的研究,厘定了矿层底板为紫红色砂岩,顶板为薄层状砂岩、石灰岩夹页岩,向上渐变为大套碳酸盐岩石,飞仙关组、铜街子组是滨海相到浅海相间的过渡产物。由此判断四川庙子岗铜矿形成的沉积环境由氧化条件逐渐变为还原条件,对铜元素的沉淀十分有利。  Ⅱ号铜矿体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矿体虽有较高的品位(0.91%~3.18%),但呈透镜状,规模较小且不稳定,铜矿化发育在玄武质角砾岩中,主要受热液叠加改造作用成矿。  研究表明,Ⅰ号铜矿体铜品位0.33%~4.27%,伴生元素银品位1.18×10-6~37.6×10-6,且赋矿层位与延伸均较稳定,控制了一定的矿体延深,显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基于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庙子岗铜矿的成矿模式,总结了成矿规律并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
其他文献
学位
教学过程rnStep 1. Warming up (略)rnStep 2. Leading-inrnT: How many members are there in Smart family?rnS1:...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思维,培养格局意识)rnT: I know you
期刊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是高炉内衬耐火材料砌体由于温度过高而造成烧蚀、脱落问题。高炉是钢铁生产中的重要设备。高炉内部是由多层的耐火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堆砌而成的。高炉的生
教学过Step 1. Pre-reading. (读前活动1. 播放视频歌曲On, In, Unde rOn, in, under, clap, clap, claOn, in, under, clap, clap, claOn my nose, in my nose, under my no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