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是近现代中国主动并有意识引入国内的第一位异域诗人.从1902年中国土第一次出现拜伦和他的诗歌起,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是近现代中国主动并有意识引入国内的第一位异域诗人.从1902年中国土第一次出现拜伦和他的诗歌起,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对拜伦其人的介绍,宣传,对拜伦诗歌的翻译,出版,都是不遗余力的,而拜伦也在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拜伦在其该国诗名并非鼎盛,而且其私生活尚可指摘,但在众多的异域诗人中,近现代中国偏偏独钟情于拜伦.这一现象是耐人寻味的.值得一番深入探讨.该文拟勾勒拜伦在近现代中国的大体流传过程,即近现代中国对拜伦及其诗歌的介绍和接受情况.分别分析拜伦形象在近现代中国的变迁及其原因.拜伦在近现代中国对于具体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最后分析总结拜伦在近现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内在原因.从而揭示这样一个文学规律--在两国间的文学影响和文学接受中.社会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论文之所以选择拜伦在近现代中国这一课题作阐述.是因为拜伦及其诗歌的引进,是近现代中国有意识地主动选择异域文学,从而“为我所用”的典型之例.因此,拜伦及其诗歌的被引进,进而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实在是说明两国间文学影响和文学接受中社会因素的最好例证.
其他文献
作为当代走红的专业作家之一,池莉与她笔下的人物形象一直倍受评论界与媒体的关注。而在评论者聚焦人物时,“重女轻男”却是个明显的倾向。笔者对池莉小说全集进行重新梳理与统
古汉语中的“为”字,在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中,都引入注目,但缺少全面深入的研究.该文试钩沉动词“为”在上古的词义表现,力图勾画其发展演变规律,以抛砖引玉.
新时期以来,女性创作逐渐“浮出历史地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该文在浅析了新时期女性小说产生的背景和源流之后,分四部分阐述了新时期女性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第
新时期以来,王实味研究逐渐浮出水面.从过去的研究成果看,人们通常把王实味以文获罪的悲剧归结于战时的特殊环境.但是,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作者逐渐认为这种"环境决定论"
韩国檀君神话创造出一个个深谙人性的神祗,在神与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在古代的东北亚以及西伯利亚地区普遍存在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巫教).因此,有些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带有I2C总线控制的白平衡调整仪.内容包括I2C总线简介,白平衡调整的基本原理,仪器的构成,用I2C总线控制实现白平衡调整的硬件及软件原理.
明中叶是有明一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封建社会文化酝酿转型的时期.徐祯卿,正是以其执著的理想人格追求昭示了这种文化转换的讯息;他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多方面探索.该
该论文主要讨论了并列双音复合词的排序问题.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对并列双音复复合词的音序研究做了综述.第二部分对这些音序规则进行了检验.第三部分提出了并列双音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