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叙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ing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叙事的研究自1960年代起,成为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核心关注点是空间之于人的意义,包括意义如何建构在空间中以及如何传达给体验者。空间叙事研究能够帮助建筑从业者理解空间之于人产生意义的机制,并总结出空间叙事视角下空间营造的设计策略。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对地域性文化信息的忽视导致了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物质空间与文化意义脱离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旨在结合现有的空间叙事和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成果,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范围内探索城市的非物质性要素如何通过建成环境的物质性转译向人们传递空间意义、建构城市意象。本文强调了非物质性要素在传递空间意义、建构城市意象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提出了空间叙事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从城市空间体验者的角度解析了空间叙事物质基础,非物质性要素的空间感知,以及城市意象的营造、传播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基于空间叙事理论框架分别选取了三个城市空间叙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一系列城市空间叙事与非物质性要素转译策略。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视野方面:从非物质要素的视角研究了城市空间的形成、结构与意义,拓展了以空间叙事赋予城市空间场所精神与文脉联结的研究视野,阐述了非物质性要素在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具有的意义。2)理论架构方面:空间叙事是体验者在建成环境中通过参与一系列事件,获得与建成环境相关联的体验、感知和情绪,建立关于此空间意义的认知,建立场所独特性的过程。本文从城市空间体验者的角度提出了空间叙事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揭示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公共空间中的事件和行为,以及大众传媒在城市文化内涵感知中的重要性。3)方法探索方面:非物质性要素通过转译,能够成为物质空间的构成部分,为体验者所感知。本文将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拼贴”、“再现”、“图符”、“隐喻”等经典叙事结构和方法延伸到了建筑领域,提出了空间叙事视角下非物质性要素的设计转译策略,并根据当今的数字技术和信息传播特性,提出了城市意象的营造和传播策略。论文正文约17.1万字,365幅插图。
其他文献
资源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体的一部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没有将资源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因而不能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和国民的福利程度,其存在着一系
设计一种起重机械安全生产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够记录起重机械制动器的制动过程,分析所记录的数据得出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实现起重机械生产过程中制动器实时数据的监测。同时该装
民族生态美学的历史叙事的核心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的互动关系,由此而建构起它的方法论、实践论与结构论,进而深入地进入对人类经验的任何美学理解的核心,以祈在人类的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2月医院接收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
<正>这个案例深刻的反映了目前中国互联网商业的现状,即快速发展的电商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很多大的百货公司已经在逐渐关店,表面看起来传统商业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但这也并不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的西藏考察活动主要是出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目的,但是二战爆发后德国对西藏的关注则出现了性质的变化。服务于打败英国和苏联的战略目标,西藏和中亚
会议
战斗力的构成要素是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战斗力要素理论研究是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对美军战斗力要素理论进行研究,对我军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介绍美军
对创伤修复发病机理和中、西医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分析同一大型生化分析仪不同模块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探讨误差的实验室可接受程度。方法:分别在经过校准的罗氏Modular PPI和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