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盆腔炎是一种临床多见病,对广大生殖期妇女生活、学习、工作造成干扰。现代中医药对慢性盆腔炎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该病的治疗方法及研研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本课题采用自拟方慢盆炎汤口服配合保留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了解该综合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其药物的安全性,详细阐述该病的病因病机和该治疗方法的治病原理,帮助临床推广。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慢盆炎汤,每日一剂,每剂煎2次,第一次煎2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第二次再浓煎成100ml,温度保持在37-38℃,睡前排便后灌肠100ml,用后的药渣可乘热放入一布袋,固定在小腹部热敷,注意控制温度,切忌烫伤皮肤。对照组给予宫炎平滴丸口服,【用法用量】一次15~20丸,一日3次。两组均选择在月经来临前7日及月经来临7日服用,经期停止灌肠。14天为一疗程,连续3个月经周期。3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及服药期间胃肠道反应情况作比较,治疗完成后3个月再做一次随访,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上及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2.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慢性盆腔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两组组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及治疗组均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说明自拟慢盆炎汤作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效果优于宫炎平滴丸。4.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体征总积分均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慢性盆腔炎中医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对照组及治疗组均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中医临床体征,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慢盆炎汤是在湖北省首届中青年知名中医朱名宸经验方慢盆汤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方主活血化瘀、清热化湿、扶正。自拟慢盆汤方药组成:王不留行、鬼箭羽、菝葜、皂角刺、败酱草、丹参、当归、白花蛇舌草、木香、香附、黄芪、杜仲、建曲、甘草。在治疗各种类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上优于宫炎平滴丸。因为自拟慢盆炎汤从口服、保留灌肠、外敷多种治疗方法入手,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分型、伴随症状,辩证论治,标本兼治,且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脾胃,故未见明显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值得大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