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固定化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有机相中酶法拆分消旋烯丙醇酮为模型反应,以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和高选择性的固定化酶为目标,从固定化载体材料以及固定化方法两个方面研究固定亿过程对酶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新型的脂肪酶固定化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开发了以核苷酸锆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固定化节杆菌脂肪酶(ASL)的方法,考察了固定化时间、缓冲液pH值和浓度以及酶量等因素对固定化酶在有机相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烯丙醇酮的转酯化反应时,一元尿苷酸锆是较佳载体(粒径30-50nm)。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可达680%,对映体选择率(E=200)比游离酶(E=86)有较大提高。以其作为载体制备获得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重复利用20批次后残余活力为58.7%,而游离酶仅为4%。   考察了假丝酵母脂肪酶(CRL)在不同载体表面吸附过程和制备获得的固定化酶的催化活力。结果显示对于Zr(AMP)2-CRL、Zr(GMP)2-CRL和Zr(CMP)2-CRL,催化水解反应的效率分别为游离酶的20、15和11倍。在固定化过程中加入了磷脂,使得固定化酶在极性溶液中有很好的分散性,并且在有机相催化活力、热稳定性、重复利用性等方面均比游离酶有显著改善。   开发了以磁性多孔微粒作为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进行了载体物理化学性质测定与分析,考察了固定化时间、酶量和缓冲液pH值等因素对固定化酶在有机相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微粒是以Fe3O4为磁核,呈现多孔,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可达240%。以其作为载体制备获得固定化酶操作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重复利用30批次后残余活力为74.5%,而游离酶7批次后仅为37.1%。   从上述结果可知,核苷酸锆固定化ASL脂肪酶具有最高的活力回收率,并且将其进行改性固定化CRL脂肪酶获得较好效果。磁性多孔载体固定化ASL脂肪酶的重复利用性最好。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氮素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高产水稻的生长需要大量氮源的投入,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发展氮肥利用高效高产水稻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水稻根系是水稻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前人的研究表明,水稻对氮素的高效吸收取决于根系的生物学特征。因此,本论文围绕水稻根系生长对氮营养的响应开展了相关的遗传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在低氮土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