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越来越表现出全球化趋势,我国确立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工业化同时又是城市化的重要助推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业布局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工业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重庆市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发达。重庆工业布局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近年来,国家对重庆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原有的工业布局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需要,亟需开展重庆市现阶段工业布局变迁趋势以及优化思路的研究。本文在分析重庆市近现代工业布局变迁的基础上,总结重庆工业布局变迁的特点,运用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分析变迁的驱动因素,展望未来工业布局的优化思路。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分别从工业区位、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变迁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作简要评述。第三部分:重庆市工业布局变迁的历程。按时间顺序,介绍重庆市近现代工业布局变迁的历程:由解放前的无机分散到解放后的无机集中,再由改革开放后的有机集中到现在的有机分散。第四部分:重庆市工业布局变迁的特点及驱动因素分析。在总结重庆市工业布局变迁特点(沿轴线分布、飞地式分散布局、分散-集中-有机分散)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重庆市工业布局的现状特点:工业布局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统一、工业布局与城市区域功能的演进相衔接;通过对制度变迁、外在力量、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总结出重庆市工业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第五部分:重庆市工业布局的优化思路。由于“314”战略推进、郊区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配置、可持续发展及宜居城市建设的需要,重庆市需要对工业布局进行新的优化配置,主要优化思路有:宏观层面的分散集中优化、中观层面的网络结构优化、微观层面的局部提升优化。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