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IS技术强调科学与设计之间的合作,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能力,为设计提供了新的工具、方法和手段,使设计师能够更好地预测与审视规划或设计产生的结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十分适宜应用于地形地貌复杂,生态敏感的水库建设中。长久以来,国内水库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坝建设水工技术层面,忽视了水库作为人工湖泊、城市绿肺对城市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水库库区的规划设计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对场地空间科学的定量分析,通过主观臆断策划未来,往往导致规划结果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一定的生态影响。本文通过对生态水库的相关概念、理论研究梳理,明确一个健康的生态水库应具备基本功能完好、水质良好、植物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高、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有小动物关怀措施、公众参与度高、实时健康跟踪评价等8个方面特征,即在保障水库兴利除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库区生态系统自身的生态效益来维持库区可持续发展,兼顾自然生态与社会服务两方面需求。同时梳理了国内外生态水库建设发展历程,明确我国生态水库建设所处阶段及未来发展动向,并以深圳市的生态水库建设实践为例,总结了国内生态水库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存在问题。本文以清林径生态水库的设计为例,利用GIS技术对扩建前后的清林径水库进行分析对比、识别问题区域、模拟其时空变迁,将设计方案的创作与地理环境的影响模拟紧密结合起来,初步构思生态水库建设发展方向,以形成生态水库建设的研究范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