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度斜交与近距离平行条件下地铁隧道与地裂缝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内外动力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到目前为止,西安市区先后出现了14条地裂缝(带),为城市建设留下了重大安全隐患。伴随着西安地铁二号线的通车运营,西安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加速展开,但一系列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西安地铁三号线是西安市继地铁一、二号线之后开工建设的第三条地铁线路,与地铁一、二号线分别斜交和近似正交穿越地裂缝带不同,地铁三号线在有些区间段以小角度斜穿或是近距离平行地裂缝带,且以后建设的几条线路都可能遇到这一问题。因此,明确小角度及近距离平行条件下通过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机制,解决地铁小角度穿越和近距离平行地裂缝带的病害防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西安地铁三号线吉祥村——小寨区间段地铁隧道小角度斜穿和近距离平行地裂缝为研究背景,首先介绍了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活动性及成因模式,然后重点对地铁三号线沿线地裂缝的发育特征、活动程度及致灾性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小角度斜交和近距离平行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受力变形特征、破坏模式以及影响范围,揭示了20°斜穿地裂缝的地铁隧道在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发生的扭转、弯曲、剪切变形破坏特征,并得出地铁隧道在地裂缝上盘平行通过地裂缝时的安全避让距离为30m。运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地铁隧道20°斜穿地裂缝及隧道结构在不同净距条件下平行通过地裂缝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从位移、内力及宏观变形等方面对结构及岩土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模型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作为模型试验的优化与补充。针对小角度斜交及近距离平行活动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变形及破坏特征,提出了地铁隧道小角度斜穿地裂缝带的结构变形范围以及近距离平行地裂缝带的安全避让距离,为西安地铁三号线及后续其他线路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安全运营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设计依据,并进一步丰富了地裂缝活动对地下结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服役结构进行钢结构增层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房屋增层的形式,它具有质量轻、抗震性能优良和施工快速等优点;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在技术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
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发生退化,会影响结构整体的服役性能。因此,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然而,普通混凝土结构和
长距离输水系统是从几十里以外甚至更远的水源取水,管线呈起伏变化的特点,一旦发生水锤,危害极大,输水管道系统中易发生伴有水柱分离的水锤现象,以至于断流空腔再弥合水锤,从而造成
针对单层井壁在壁后注浆阶段混凝土接茬处漏浆现象严重,无法获得良好的注浆堵水效果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在井壁浇筑阶段预埋可膨胀
我国海岸线广阔,台风活动频繁,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扰,对大量的建筑物造成破坏。台风天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狂风携带着暴雨共同作用于近地建筑物和构筑物,风加上雨的作用使得建
网壳结构具有受力性能好、自重轻、跨度大、造型多变等优越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本文以于家堡火车站双螺旋线单层网壳结构实际工程为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从以下几
火灾下钢结构建筑物的大部分构件并未完全失效,可以通过结构的修复加固恢复其使用功能。然而,这首先需要根据钢结构梁柱节点的损伤特征进行残余承载力预估。因此开展火灾下钢
地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灾害,而桥梁工程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严重破坏将使地震造成的损失扩大化。传统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以结构预期损伤部
苯胺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在聚氨酯(MDI),橡胶,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伴随大量的苯胺消耗,环境中苯胺污染物也日益增多。自然环境中的苯胺是一种液体,在水中具有较大的溶解性,这种特性使其易于进入环境水体,通过各种水源对生境以及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需要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方法来去除水环境中的苯胺。高锰酸钾是一种绿色安全经济的氧化药剂,适用范围广泛,但其在水环境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
工业废料如低等粉煤灰、矿渣、赤泥等带来的高产量、高污染和低利用率及水泥的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在配制混凝土时大掺量使用工业废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在大掺量混合材条件下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很低,制约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本文采用微观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使用水泥熟料超细粉磨、混合材活性激发、配合比优化和蒸压养护手段配制出大混合材掺量(等量取代水泥70%)、高强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