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在推动住房制度的改革,在经过几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和实践之后,全面住房制度改革于1998年正式展开,逐步结束了计划经济时代实物分配、福利分房的住房制度,走上了住房商品化、分配货币化、交易市场化的改革道路。经过十几年的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提高,多结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初步成型。但是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房价快速上涨、住房供求关系不平衡、房地产市场投资投机现象突出、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平等,房价快速持续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且居高不下的现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房地产业与我国宏观经济紧密相联,宏观经济的波动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将对宏观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出现的问题,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秩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自2003年,我国把房地产业定位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来,就不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呈现出常态化趋势,政策内容不断深入与强化,调控结果逐步显现,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渐露端倪,并可能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力的发挥和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向。因此,梳理和总结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和教训,适当调整和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规范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2003年至2013年这一时间段内,我国中央政府所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回顾和总结,依托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政府行为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基础,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借鉴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房地产政策案例,从中提炼归纳出改善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有益启示,并结合评价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结论,进而为完善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基于上述思路,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章,各章具体内容如卜: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交代了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总结了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本苹指出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难题,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宏观调控,但是宏观调控结果并不是太理想,因此有必要针对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评判其政策效果以及分析政策失效原因,同时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章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具体框架,针对全部研究内容总结了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阐释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阅读、参考、理解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本章中所阐释的理论基础主要为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政府行为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经济学学科的创立到繁荣发展的现在,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也经历了创新与发展,但实质上依然是解释在资源配置中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划分,即在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之间徘徊。房地产市场中要正确区分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行为理论是公共选择学派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对政府行为和政策进行经济学解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府行为或政策目标是什么。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政策达到什么目标,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如何,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公共物品理论可以使我们明白物品的属性,即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提供或者使用具有负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房地产市场并不能够实现供求平衡,存在着市场失灵,不能够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因此政府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文献综述主要是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和政策评价的一些研究成果,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分析和政策建议提供了经验借鉴。第三章,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演变与效应评价。本章把我国中央政府从2003年至2013年所出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政策时间和经济背景为分割,把此时间段内的宏观调控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房地产宏观调控(2003-2008年)期间,我国经济出现了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等问题,本阶段调控的重点在于为固定资产投资热尤其是为房地产投资过热降温、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第二阶段房地产宏观调控(2008年中-2009年)期间,我国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萎缩、经济低迷、GDP增速减缓,为了迅速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出低谷,本阶段宏观调控旨在鼓励房地产市场投资,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第三阶段房地产宏观调控(2010年以来)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尚未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升级和深化改革的转型关键时期,本阶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稳控房价、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完善住房体系结构。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把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评价标准分为房价是否相对稳定、供求关系、社会公平三个部分。构建上述三部分的评价指标,通过对相关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第四章,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失效的原因分析。虽然我国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未完全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目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形也没有顺利走上健康有序的道路。根据第三章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评价结果,基于第二章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以及保障性住房中的政府供给三个角度来说明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失效的原因。第五章,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房地产政策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本章通过详细介绍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房地产政策情况,归纳总结两地房地产政策对于我国的有益启示。新加坡和香港地区与我国文化都是一脉相承,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新加坡通过政府组屋政策很好地解决了新加坡居民的住房问题,有力地支撑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香港地区也是通过类似的政府建设公营房屋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但是随着香港政府对于房地产政策尤其是公营房屋政策的调整,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规避。第六章,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通过前几章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演变与评价和政策失效的原因分析,结合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房地产政策的成功经验,得出可行性政策建议。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落脚点是公租房,通过大力建设公租房,构建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夯实我国住房制度的基石,加大经济手段调节,利用金融、税收、土地、财政等政策实现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转变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方向,努力构建完善的保障性住房体系,通过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调控”的科学合理住房制度格局,实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信仰表现为人们对于特定的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观念体系的信服和履行。
随着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一个较高收入的国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出来。新的利益关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教
在当今世界各个经济体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各国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在世界贸易方面,中小企业已经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一
隧道埋设于地下,往往被地下水所包围,对地下水的控制尤为重要。过量排放地下水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危害,而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隧道,全封堵地下水衬砌无法承受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典范,中国已经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令所有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羡慕;随着中国出口多元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改善民生,一直把解决民生问题视为自己的使命。2012年党的十八
P2P网络借贷平台于2005年兴起于英国,随后其迅速扩散到美国、中国等地。得益于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类的普及和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民间借贷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催生了一种新生
在经济大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外商被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所吸引,在中国建立的加工厂犹如雨后春笋。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环境恶化,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我国股票市场从发起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速发展过程,在筹集资金、调节市场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上市
摘要: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培训不仅具有可以更好地帮助员工尽快融入工作,并且可以促进企业积累知识和推动创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