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对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对十六种主要商品的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ip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ACFTA)对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对十六种主要商品的分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自从2010年1月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双边贸易额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以及面临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应当采取的战略措施,特别是针对该16种主要商品的贸易政策。  本文采用分析描述的研究方法。作者对二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解释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所需的数据包括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启动前后印中16种特定商品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统筹解决方案(WITS),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印尼商务部、印尼财政部、印尼国家统计局、印度尼西亚央行和东盟秘书处。  加入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后,印度尼西亚尼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4,997,902.92(13%)美元提高到了15,730,351.42(21%)美元,呈增长态势。而中国则表现出对印的贸易顺差。因此,我们认为加入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对印度尼西亚16种特定商品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使得印度尼西亚可以向更多的东盟国家和中国出口产品,为印度尼西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有助于其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经济实力。  作者建议政府在参与东盟—中国自贸区时采取适宜的政策,扶持国内的制造企业,放松许可管制,加强电力、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挥银行作为资金融通中介的作用,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来冲击。
其他文献
《国语》是先秦历史上的重要典籍,它记载的内容涉及从西周穆王时期到春秋战国之交鲁悼公时期约五百年间八个国家的历史。由于西周后期以及春秋时期周王室和各主要诸侯国的政治
随着人民群众口腔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口腔医学的迅速发展,口腔门诊工作量剧增,口腔医生潜在的职业危害发生率亦逐渐上升。口腔科是一个高危科室,临床中医生易受体位、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