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型肺腺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及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85%,其中超过50%为肺腺癌。晚期NSCLC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仅15%左右,超过半数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肺炎型肺腺癌是一种依据胸部影像学表现命名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其病理类型为肺腺癌,而影像学上常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状阴影,类似肺炎改变,缺乏肺癌常见的肿块特征。其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征性症状,常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加,肺炎型肺腺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我们总结分析了72例经细胞学、组织学病理明确的肺炎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等,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目的探讨分析肺炎型肺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等,重点总结分析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肺炎型肺腺癌的诊治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72例肺炎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结果72例肺炎型肺腺癌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48例,男女比例1:2;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61.4±11.1)岁。每位患者均至少行1次胸部CT平扫,部分行胸部增强CT扫描。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39例,胸闷气急19例,发热15例,胸痛8例,无症状者18例,均于体检时发现。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少数患者炎性指标升高,大部分患者肿瘤指标不升高。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单肺叶病灶多见,病灶特征主要为实变、磨玻璃影、支气管充气征、空泡或蜂窝状改变等,增强CT扫描超过50%的患者可见病灶内血管造影征。确诊有赖于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以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最高,达96.1%,病理结果均为肺腺癌。结论肺炎型肺腺癌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发热、胸痛等,部分患者无症状体检发现;影像学表现多样,实变最多见,磨玻璃影、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等较常见,误诊率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最佳非手术方案。其常见病理类型为粘液性腺癌,以EGFR突变较常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过氧化及血管平滑肌增生的影响。方法将46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蛋氨酸组(n=10)在此基础上加质量分
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病灶因其与病理上肺腺癌的关联以及检出率的增加,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然而,对于GGO病灶的影像学判读尚处研究阶段。本文针对肺腺
目的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高频超声和肌电图2种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手术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病例组)和3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用高频
目的 为了提高对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的认识 ,减少误诊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 1 983年~ 1 999年收治的 2 1例该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由
独龙江峡谷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为当地特有的采集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采集经济为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主要食物来源,也为其与域外族群的日常交往交换
目的探讨2种营养管放置途径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将入住重症医学科的158例患者随机分为空肠营养管组(试验组)和鼻胃营养管组(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5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