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成纤维细胞的来源,除传统的组织来源外,外周血液来源也得到了证实。循环成纤维细胞(circulating fibrocytes,cFb)可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并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以I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 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 Collagen-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为主要鉴定标志,它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参与促进损伤愈合及局部组织纤维化的作用。现已证实血液循环系统存在少量cFb,对于游离Si02粉尘对循环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实验应用逆转录PCR法测定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在体外SiO2粉尘对循环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目的:探讨游离Si02粉尘对循环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循环成纤维细胞在尘肺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和实验基础。方法:1.构建大鼠外周血cFb、腹腔AM体外原代培养模型,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分别受上清液刺激但未经Si02刺激和不受上清液刺激的cFb,用不同浓度游离Si02粉尘(0、20、40、60、80、100、120μg/ml)刺激巨噬细胞24 h,离心取培养上清液,并用上清液刺激cFb 24 h。2.不同Si02粉尘浓度刺激不同培养天数的cFb,采用逆转录PCR法测定其对Ⅰ型、Ⅲ型胶原、α-SM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测定Ⅰ型、Ⅲ型胶原、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cFb不受上清液刺激和受上清液刺激(上清液未经Si02刺激)均在培养的第6 d开始表达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第19 d开始表达α-SMA, cFb受上清液刺激(上清液经Si02刺激)在培养的第3 d开始表达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第13 d开始表达α-SMA.2.不同浓度Si02粉尘刺激AM后的上清液刺激cFb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不加上清液组相比,20、40、60、80μg/ml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0到80μg/ml浓度组表达逐渐增加。3.80μg/ml SiO2刺激AM后的上清液刺激不同培养天数的cFb①Collagen-Ⅰ、Collagen-ⅢmRNA的表达:和第3 d比较,第9、12、15、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9 d随培养天数增加,表达逐渐增加。②α-SMA mRNA的表达平:和第13 d比较,第19、22、25、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19 d随培养天数增加,表达逐渐增加。③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的表达:和第3 d比较,第9、12、15、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9 d随培养天数表达增加。④α-SMA蛋白的表达:与第13 d比较,第22、25、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19 d随培养天数表达增加。结论:1.经游离SiO2粉尘刺激AM的培养上清液可引起血液淋巴细胞向cFb转化的时间提前。2.经游离SiO2粉尘刺激AM的培养上清液刺激cFb后随SiO2浓度增加存在对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