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老年COPD患者失能现状,分析其失能的影响因素。2.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老年COPD失能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运动耐力、失能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18年12月-2019年4月,便利选取太原市2所三甲医院呼吸科符合纳排标准的213名老年COPD患者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呼吸困难评分量表(mMRC)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分析失能的影响因素。2.2019年5月-2019年9月,便利选取太原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96名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COPD失能患者为研究对象,5、6月份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48例),8、9月份入院的患者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患者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运用COPD自我管理量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和生活质量量表(CAT)于干预前后进行测量,评价和分析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老年COPD失能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运动耐力、失能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老年COPD患者的失能得分范围为79~196分(154.28±26.62,M=159.00),失能处于中度水平,其中经济和社会生活维度条目得分最低(5.05±1.0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呼吸困难程度、病程、合并症数量、焦虑抑郁、病情了解情况和运动锻炼情况的患者,失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运动锻炼情况、呼吸困难程度、合并症数量和焦虑抑郁程度是老年COPD患者失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运动耐力、失能程度和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更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失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失能得分(除器官功能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失能的改善程度(除器官功能维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1.老年COPD患者普遍经历中度失能,失能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运动锻炼情况、呼吸困难程度、合并症数量和焦虑抑郁程度有关。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全面考虑失能影响因素,从提高患者疾病预防和管理能力角度构建护理干预措施。2.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能够增强老年COPD失能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运动耐力,从而改善患者失能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对老年COPD失能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