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死亡率的动态变化使得人口的预期寿命发生变化,其变化将会对政策制定特别是养老金的制度安排提出新要求,且会产生无法预测的养老金支出方面的财政压力。我国的死亡率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基本养老金给付制度与死亡率变化之间出现不平衡,使得在个人账户养老金方面的缺口逐渐增大,继而导致个人账户收支失衡,政府继续支付养老金而产生财政负担。这正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也是文章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死亡率下降对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口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于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获取的1995年到2017年所登记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口死亡率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对于观察年使用Lee-Carter模型建模,将预测年的真实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发现高龄组预测效果不好,继而采用双因素模型预测,比较了两种模型对死亡率的预测误差,最终选择双因素模型对退休人群预期寿命进行预测。其次,分析由死亡率下降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延长等造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口增大的因素以及就业年龄、退休年龄、缴费率、收益率等微观因素,研究死亡率降低时城镇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口的精算模型,根据上述的双因素模型求出针对于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预期寿命,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测算,确定各影响参数的变化对缺口产生的不同影响,找到与减小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口的相关建议。文章的主要结论为:(1)人口死亡率的降低带来老龄结构的变化,延长人口的预期寿命,使得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口增大,其中女性缺口要比男性缺口大,这是因为女性的退休年龄较低且预期寿命较高。(2)可以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并同时提高计发月数的设定、改革个人账户计发办法、拓宽投资渠道使养老基金有更大的收益率等方法来缩减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