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木资源负载了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重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林木资源的全面调查是制定保存与评价利用策略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是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摸清林木资源家底,建立完备的林木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公园林木资源的调查,可掌握公园树种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水平,对于促进城市绿地建设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瘦西湖公园是国家5A级风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城市园林和湖上园林是两大特色,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卷轴画式的园林景观。目前,瘦西湖公园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公园”,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向往”的要求。因此,弄清瘦西湖公园内现有林木资源的种类及状况,是合理科学的选择树种的前提,是建立稳定符合生态需求的公园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瘦西湖公园景观品质与完善的关键,是“最扬州”体现的保障。本研究以瘦西湖公园绿地内林木资源为研究对象,因瘦西湖公园占地2000亩,且林木种类及数量繁多,将瘦西湖分为面积大致相等的4个片区(南门片区、西门片区、万花园一期片区和万花园二期片区),并根据道路、水体、建筑等分布情况,又将4片区划分成36个斑块,按照逐片逐斑块逐棵的调查方式,详细统计瘦西湖公园范围内的林木种类、胸径、株数、分布范围等,对胸径多5 cm的树种进行测量与统计,并着重对古树名木的分布予以统计,并按照《江苏省主要树种一元立木材积表》及《杨树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林木的蓄积量。主要结论如下:1、南门片区占地487亩,共调查林木资源65种,隶属于35科,总计8557株,总蓄积为2185 m3;胸径50 cm以上树种有226株,主要为枫杨、悬铃木、柳树等;常绿树与落叶树株数比约为51:49。2、西门片区占地501亩,共调查林木资源62种,隶属于32科,总计7970株,总蓄积为1417 m3;胸径50 cm以上树种有55株,主要为杨树、柳树、银杏等;常绿树与落叶树株数比约为27:73。3、万花园一期片区占地512亩,共调查林木资源66种,隶属于36科,总计9850株,总蓄积量为1810 m3;胸径50cm以上树种有49株,主要为银杏、柳树、枫杨等;常绿树与落叶树株数比约为43:57。4、万花园二期片区占地500亩,共调查林木资源61种,隶属于36科,总计7111株,总蓄积量为988 m3;胸径50 cm以上树种有28株,主要为银杏、枫杨、香樟等;常绿树与落叶树株数比约为45:55。5、瘦西湖公园占地2000亩(含水面700亩),共调查林木资源95种,隶属于45科,总计33788株,总蓄积量为6393 m3;胸径50 cm以上的树种有358株,共29种,隶属于23科,主要为枫杨(83株)、柳树(58株)、悬铃木(39株)、银杏(32株)和香樟(21株)等;常绿树与落叶树株数比约为36:64,较为合理。6、瘦西湖公园内古树名木总共为154株,共有32种,隶属于18科25属。最多株数的年份为130年,共68株,占总古树名木的44.16%。在对瘦西湖公园林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资源及景观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瘦西湖公园建设和维护的合理化建议:(1)合理开发与养护;(2)适当增大苗木规格;(3)增加乡土植物应用比例;(4)加强春季大型特色观花植物应用;(5)不同片区适当增减常绿比。以期为瘦西湖公园林业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