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生产总值长期连年大幅度增长,中国人在物质层面的总体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翻天覆地般的改善。然而在取得经济方面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社会矛盾也逐步凸显爆发了出来,其中中国社会信任水平显著下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普通中国百姓对他人、对商家、甚至对一些组织机构越来越持怀疑保留态度,越来越不信任,有部分媒体、学者甚至已经用“陷入信任危机”来概括中国社会目前的处境。中国社会信任水平下降的现状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许多研究表明,信任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润滑剂,它能够显著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交易达成,引发更多的创新及资本积累,最终推动经济发展。信任对于未来我国经济以健康、可持续的方式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以往的研究中鲜有利用国内数据围绕社会信任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本文运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多期中国大陆省级信任数据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证实:中国省级区域社会信任水平对当地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还与地区投资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并且在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越小的地区,信任对于投资率的作用将越大。本文之后进一步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通过对个体微观及省级宏观两个层面变量的考察表明:个体受教育程度、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满意度、对政府的信心,省级基础教育覆盖率、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环境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完善等都会对社会信任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省级层面的收入差距损害信任。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对社会信任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认为社会信任水平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存在先降低后又升高的U型关系,但就目前来说我国整体仍处在前半段社会信任随市场化推进而下降的阶段。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结合实际,本文对中国社会信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这一情况、提高我国社会信任水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