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第四纪红壤酸化特征及趋势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丘陵区是我国主要油粮产区;水热资源丰富;其主要土壤类型是红壤;但近些年来;红壤酸化日益加剧;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本研究依托江西省鹰潭市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研究其周边不同植被类型下的红壤酸化演变特征并进行酸化趋势预测;探索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酸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1985年相比;2016年土壤pH分布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显著减小; 1985—2016年 31年间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显著酸化;土壤 pH 下降 0.32 个单位;平均每年下降 0.01 个单位。31 年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质显著升高;由1985年有机质含量11.4 g·kg-1上升到19.69g·kg-1;平均按每年0.27g·kg-1的速度升高;说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逐年积累。  (2)第四纪红壤在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0-40cm的pH显著低于60-100cm的;说明不同植被对底层红壤酸度影响不显著;主要作用于 0-40cm 土层。在 5种植被类型中;除旱地作物花生外;其他植被土壤pH随土层(0-100 cm)深度增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水稻土壤 pH 普遍高于其他植被下的土壤 pH;并且剖面pH在4.2~6.6之间;整体属于酸性土壤。  (3)不同植被类型下的表层红壤酸化速率具有明显差异;表层红壤的酸化速率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杨梅园( 0.77kmolH+· hm2 · a-1 )>水稻( 0.64 kmolH+· hm2 · a-1 )>栎树林( 0.47kmolH+· hm2 · a-1 )>马尾松混交林(0.38kmolH+·hm2·a-1)>花生(-0.05kmolH+·hm2·a-1)不同植被类型下预测得到的红壤酸化时间具有明显差异。在林地植被中;杨梅园酸化速率最快;杨梅园土壤pH在10年内就能够下降到 4;pH 下降到 3.5 需20年左右的时间才可能发生;在农耕地作物中水稻土壤pH在30年内就能够下降到 4;pH 下降到 3.5需45年左右的时间可能发生;而花生目前是不酸化;维持土壤酸碱平衡。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是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本文以岳普湖县不同开垦年限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置换时间和统计学相关的方法,探索原始荒地和开垦农田土壤特性变
健康的士壤是培育和保护健康森林的基础,研究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健康状况对森林健康维护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木兰围场人工林中的油松纯林、落叶松与白桦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