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加涅的认知教学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理论方面,对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原则及支架类型进行探讨,总结出支架式化学教学设计的5个核心要素:有效的情境、紧密的支架链、组间合作、科学探究和多元评价。在实践方面,以“铁的重要化合物”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作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课程。将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共156人作为实验对象,采用2×1的实验设计与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收集到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数据,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三次化学质检考试成绩的T检验,显示实验组化学成绩有显著差异,说明支架式教学对提高高一学生化学成绩有积极作用。(2)实验组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P=0.006<0.05,有显著变化,说明化学学习动机与兴趣较原来有显著提高。(3)在学生的化学品质培养方面,实验组学生的P=0.021<0.05,有了显著提高,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品质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4)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实验组学生的P=0.300>0.05,变化不显著,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产生的效果不明显。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消减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解决高中学生因化学学习兴趣下降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支架式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环境和团队协作,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进行合作共享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评、自修的习惯,让学生更加喜爱化学课堂,更喜欢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