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性道德认知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性犯罪的事件频发,而流动青少年所占比例甚高,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现象表明流动青少年对“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性道德认知方面表现出水平低下的状况。本研究把性道德认知界定为个体性行为规范所持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是个体对性行为进行道德规范约束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流动青少年性道德认知的研究,能加深对流动青少年的认识,从而有效促进对流动青少年的教育,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发展。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介入流动青少年性道德认知,可以让更多的流动人口了解社会工作,提高社会认同感,还可以丰富社会工作在流动青少年领域的探索。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修订了青少年性道德认知问卷,问卷包括道德约束、贞操、忠诚、感情、自愿、责任6个维度。考察了800名12-15岁的流动青少年的性道德认知现状特点。然后根据问卷结果中性道德认知水平得分情况,抽取4名高分被试和4名低分被试,组成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小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改编的性道德认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4,分半信度系数为0.850,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并且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在流动青少年的道德约束、贞操、忠诚、感情、自愿、责任6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3.90,2.99,4.19,4.06,4.58,4.75。其中,责任因素得分最高,贞操因素得分最低。②流动青少年学生的性道德认知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中学生。女生性道德水平高于男生性道德水平。初一,初二学生的性道德认知水平均高于初三学生。③五次小组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性道德认知提升,前后测结果表明,效果显著。流动青少年的性道德认知形成的过程是长期的,可以从流动青少年自身、流动青少年家庭、学校教育、大众媒介、社会环境等相关方面的改善,从而促进流动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性道德认知,提升个人的发展。
其他文献
氮元素是聚丙烯腈(PAN)纤维中的主要结构元素之一,在热处理过程中不断以小分子的形式脱除,为了探索氮元素含量变化与热处理程度的关系,对同一种PAN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以
本文对2010年第24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有机化学试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评析。
气动输送物料装置采用离心鼓风机为气源装置,将气体加速,使其持续而稳定的输入管道并使物料颗粒在压差作用下充分与气体混合.同时高速气体带动随管道进入出料仓。
本文以《說文解字》大徐本正文中(除新附字之外)的所有省聲、省形字作為研究對象,窮盡式地整理和分析了在古文字中可見的省聲字和省形字,整理出大徐本全書中的省聲字28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