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以前,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以高强度采伐的方式导致了森林资源空心化、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减弱、林区民生问题严重、林区经济发展举步维艰;2011年,实施全面停止主伐并大幅度下调采伐量,尤其2015年“全面停伐”天然林后,该区的森林资源才真正地得以休养并逐渐恢复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全面停伐后,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进行转型是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工程。虽然近10年来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仍面临林业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集聚度低、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等诸多问题,因此,以统计学视角研究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的综合绩效及其推动性因子和障碍性因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及理论方法,从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三个方面分别选取指标,构建了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确定各评价指标标准化值的权重,结合TOPSIS法构建综合绩效评价模,引入驱动因子分析模型和障碍因子分析模型对2009-2018年研究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期间,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绩效水平表现整体呈上升趋势,绩效指数由2009年的0.187 3增长到2018年的0.653 4,尚未达到最理想的转型绩效,说明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正朝着高效、合理的方向发展,但仍需进一步发展提升;(2)由驱动因子分析结果可知,从系统层面看,产业经济子系统是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中的驱动因子;从指标层面看,根据驱动度大小及其出现的频率高低,2009-2013年间,前5位驱动因子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固定资产投资额、销售产值、基础设施建设及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14-2018年,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林业总产值、林下经济产值、森林公园面积占比、森林生态旅游产值、森林绿色食品产值;驱动因子在不断更替变化中,从未来趋向来看,排名前五位的驱动因子分别是林业总产值、林下经济产值、森林生态旅游产值、离退休人员年生活费和基础设施建设。(3)由障碍因子分析结果可知,从系统层面看,社会子系统已构成转型的障碍因子;从指标层来看,根据障碍度大小及其出现频率的高,2009-2013年间,前5位障碍因子为林下经济产值、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刑事案件发生率和法院受理案件数量;2014-2018年,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刑事案件发生数量、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和销售产值;从驱动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来看,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刑事案件发生数量、基础设施建设、结案率、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继续对林业产业结构比例进行调整和优化、重点发展具有当地生产优势的产业、大力推进“四八四三”中多种经营模式下的新兴产业、提升林区人民生活质量,修缮或换新林区基础设施、强化对林区社会治安的管控、继续深化转型政策、完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及提升森林资源安全保障等促进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转型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