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以河北大学部分学生作文为例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词汇使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作为学生特定的书面语表达形式,最能体现学生对书面语词汇的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但当前大学生作文词汇使用情况并不乐观,词汇量匮乏、词汇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作文水平大大降低。对此,本文以河北大学2018级学生大学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词汇为研究对象,考察当代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的使用情况。
  第一章为绪论。从写作词汇多样性、词汇规范化两个方面梳理前人研究,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大学生作文词汇,语料规模为1079篇学生作文。
  第二章对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进行概述,分别从学生个人、不同专业、学科角度分析了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的情况。
  第三章是学生写作词汇的不规范现状。将词汇失范划分为词的失范、固定短语失范、缩略语失范三大类别,其中词的失范包括词语误用、词义重复、生造词、儿化词失范、滥用方言词、滥用网络词、文白夹杂、中英夹杂八小类,固定短语失范包括专有名词失范和熟语失范两类。针对不同类别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量化大学生词汇不规范的现状。
  第四章围绕与学生词汇使用情况有关的因素展开分析,发现学生性别、学科、语文基础会对学生词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不同性别、学科、语文基础的学生在词汇多样性、词汇失范数量和失范类别上存在差异。
  第五章在考察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词汇失范数量以及与词汇使用情况相关的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学生词汇使用能力的对策。首先,要促进学生进行词汇积累,扩充词汇量。其次,立足于教师教学,针对不同性别、学科、语文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最后,着眼于校园环境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适合理科、工科、艺术类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词汇使用能力。
  第六章结语。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词汇,发现学生的词汇量少、词汇失范数量多,这些与学生性别、所学专业、语文基础有一定关系,为日后的大学生词汇教学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的爆发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国际社会对于币值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的需求日益提升。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国际信誉的提升,国际社会上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国同东盟地区有着密切的经贸联系,人民币在东盟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流通度和使用度,东盟较之于其他地区有望更早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本文研究东盟地区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推进路径。在
学位
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之间存在交叉,通过针对其交叉部分情况的分析,来进一步厘清两罪之间的关系为写作的初衷。由于强拿硬要他人财物会对被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造成侵害,因此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在构成要件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使得理论和实践当中对两罪的认定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具体表现为,对于这类强拿硬要型的案件,司法解释给出的界分标准较为模糊,以致出现同案异判、标准不一的情况,且司法
学位
学位
近年来,互联网市场领域中形态各异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层出不穷,不仅严重威胁着,甚至是破坏了该市场领域公平的竞争秩序。在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前,由于没有相关的具体条款对此类行为进行规制,法院只得援引一般条款。虽然一般条款对于相关案件的有效解决,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大量援引该条款用以规制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很有可能导致该条款被不恰当地扩张适用,甚至是被滥用,从而引发对司法实践“向一般条款逃逸”的
学位
对以互联网为依托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经营者来说,用户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能够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企业为争取用户资源和提高商业价值展开的数据竞争,可以帮助指导企业后续的商业决策、投资方向等,但其中有的数据竞争方式可能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未获得授权的数据抓取。数据抓取最早被应用于搜索引擎中,而后被广泛应用在数字内容、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商业模式中,同时在传统行
学位
学位
马克思主义思想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西欧诞生后,凭借着其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快速地向全世界各国传播。作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先进的方法论,受到了各国无产阶级国家的推崇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是东北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指导东北革命,以及东北无产阶级思想觉醒、积极实现自
学位
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命题。本文在收集整理胡锦涛有关讲话资料及论著、党的文献及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展开对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的整体研究。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