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共同体形成视阈下的高句丽王国发展历程考察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ujian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句丽既是一个族称,也是一个王国政权名称。自西汉末期兴起到唐初消散,在7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其族、其国均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这就为后世研究族群聚合和政权建立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本文着眼于高句丽族群共同体形成与高句丽王国发展互动关系,旨在研究高句丽由最初地居辽东山地一隅的小族群,如何在外来文化刺激下有了建立政权的意识;其政权建立后,用何种方式促进了族群的进一步扩大,多族群又如何逐渐发展为大的族群共同体;在族群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其王国管理机制如何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如何影响了族群共体的构建;在族群聚集过程中,共同的祖先记忆是如何由当时的统治精英编织、流布的,这种有意识的选择、过滤、放弃、重组是在何种背景和考虑下进行的,又是如何被王国内多个族群接受从而成为普遍认同的;这种认同在国灭族散后又是如何衰减、失忆的;高句丽作为一个族群共同体,其各种边界如何自我划定以及被他者划定,从而构成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高句丽的。本论文分序章、正文、结章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共计6章22节。序章第一部分就研究对象、问题设定、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回顾了学界的先行研究情况,第三部分就文章使用的主要文献进行评述。结章主要就序章的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概要回答,同时就未来研究内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正文第一章为“冲击与回应——燕秦汉之际辽东地区的族群生态”,下设“燕秦汉之际的辽东”“燕秦汉时期的辽东长城”“燕秦汉长城修建前的辽东山地古族”“燕、秦、汉东进对辽东山地古族的冲击与影响”四节。主要围绕燕秦汉文明对辽东山地的浸润,以及当地土著部落在这种浸润下的改变进行述论。正文第二章为“收缩与扩张——玄菟郡内迁与卒本夫余‘借壳’古句丽”,下设“卫氏朝鲜、夫余王国立国效应之于辽东古族”“玄菟郡内迁与‘句骊胡’诸部的发展”“卒本夫余对沸流部的整合与借壳”三节。主要在玄菟郡内迁背景下,讨论卒本夫余、沸流部、高句丽三者的关系流变。正文第三章为“双核到单核——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下设“桂娄部与涓奴部共治的‘双核’时代”“由迁都、立始祖庙开启的王权渐强时代”“由军事扩张促成的多族群聚居情况”“多族群并存背景下五部向一体的演变”四节。主要就早期高句丽王国发展及早期族群融合问题进行讨论。正文第四章为“乐浪而辽东——王国地位的确立与族群共同体荣耀之所系”,下设“对传统汉郡的并吞及汉人族群的加入”“在战争中清晰起来的族群共同体边界”“因册封而日益确立的高句丽王国地位”三节。主要讨论高句丽王国军事扩张以及伴随扩张带来的多族群融入情况。在多族群融入情况下,族群共同体边界因何形成、王国地位因何确立也是本章的讨论内容。本章主要关注的高句丽族群共同体得以形成发展的外在条件。正文第五章为“立碑与移都——祖源记忆的建构与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下设“始祖传说的想象与王室谱系的编织”“祖源记忆的流传与族群认同的演进”“三治两迁与族群文化边界的确立”“儒释道三教并举的族群文化心理沉淀”四节。主要围绕高句丽王国对自我认同的建构展开,主要关注高句丽族群共同体得以形成发展的精神文化因素。正文第六章为“国灭而族散——高句丽政权灭亡及族群共同体的分化解体”,下设“王权相权相争背后的统治危机”“唐王朝一统政策的确立及实施”“高句丽亡国与族群共同体解体”“高句丽遗民的‘记忆’与‘失忆’”四节。主要就高句丽王国灭亡过程、原因,高句丽族群共同体解体、族群意识递减等问题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