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彩绘画,是近二三十年里,中国绘画界出现的新的绘画材料和形式,归属于中国画范畴。岩彩画并非是一个新兴的画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彩陶,到汉唐时期的壁画都有它的身影。岩彩画是以五彩岩石研磨成不同粗细的颗粒,用胶为黏合剂调和,绘制在纸、布、壁、金属上的平面绘画。作为连接一些曾经失落的汉唐绘画和当代绘画的桥梁,岩彩绘画呈象的造形、材质、色彩及艺术结构等方面都区别于中国画中工笔、水墨、没骨等绘画形式。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岩彩画发展脉络,研究岩彩绘画的呈象方式,来探寻其立足于本土地质和本土文脉,作为回归东方文明的本土绘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表现方式。岩彩画的发展问题涉及到“失传”问题,在这期间,日本借鉴中国传统岩彩绘画的精髓创新形成了日本画,当代岩彩画技法和材料皆启发于此。因此,本文在梳理发展脉络的同时,会就日本画和岩彩画的关系做简要论证。但岩彩绘画来自于中国传统绘画而非日本画,这一观点是毋庸置疑的,岩彩画技法、呈象的研究都要根植于中国本土绘画。岩彩绘画的发展走向也应该是借古开今,将传统和现代向结合,找到既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又可以连接当代艺术观念的创作方式,帮助这一古老的绘画方式成功进行当代转型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