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私权是一项关于自然人私生活安宁的基本人权,它是自然人对其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密信息所享有的支配和控制权。法律上确立隐私权的保护制度是当代人权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强对自然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对于维护自然人的人格尊严、规范公权力的合法行使、促进人与人和谐共处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尚处在初始阶段,各项保护制度还不健全,实践中隐私侵权的事件屡屡发生,保护隐私权的要求非常迫切。 由于隐私权引入中国较晚,理论研究很不充分,相对时代要求而言显得滞后,这不利于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主要从隐私权的基本理论入手,试图阐明隐私权的权利属性、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对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部分。主要对隐私权的基本概念、性质、特征等进行分析。通过对隐私权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阐明信息说最适合中国的国情:通过对隐私权性质进行分析,认为隐私权是一种人格尊严权,它的存在有效地维护和实现了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对隐私权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隐私权具有独立性、限制性、综合性的特征,并独创性地分析了隐私权的消极权能的内涵;对实践中易与隐私权混淆的两种权利进行研究,将隐私权与名誉权、知情权划清了界线。 第二部分阐明了隐私权保护的意义。指出隐私权的保护事关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对隐私权的保护可以使得自然人获得主人公的优越感和做人的尊严感;隐私权的保护还可以规范公权力的行使,使得公权尊重私权,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隐私权的保护同样可以规范私权利的行使,使得每个人都尊重他人隐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隐私权的保护还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重要的道德评判标准,使科技的发展不至于成为侵犯自然人私生活安宁的工具和帮凶。 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的隐私权保护现状。指出虽然从中国的法律里面可以
其他文献
文章对1+X证书制度的内涵、必要性、试点情况进行梳理,并以三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为例,对近年来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进“学历证书+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路径进行总结,力求为其他
近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要求。近几年,相关主管部门从源头减量化、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
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模式下,学校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其不可替代性,但也存在缺陷。混合课堂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课堂的优点,又借助网络和现代
作为新兴移动通讯技术之一,手机短信因为其费用低、易操作和普及广的特点被个人用户广泛用于日常沟通;手机短信通过与企业业务和管理数据库的结合,其商务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本设计为基于压电效应的发电地板,实现人们在走路的同时将人类走动引起地板振动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体重等相关信息的显示,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压电传感器的采集、整流器和
《光明日报》7月16日刊登罗容海的文章说,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提出,司法正在成为人们解决争议的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司法公正的实现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将会有力推动
丰厚的收获,离不开性能优越的收获机。科乐收始终坚持与更多客户携手同行,通过先进的春雨收割机,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山东济宁,有这样一位春雨用户,2018年年初,他新购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