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纂地方着述目录,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地方艺文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目的是反映一地的着作之盛。经学大家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可谓是地方着述目录的典范。大量的地方着述目录,是目录学的重要成果。 文登位於山东半岛的东部,是胶东半岛设县较早,且从未撤销的少数县市之一,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始置县,属光州长广郡,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因城东的“文登山”而得名。 文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登人重视教育,官学、私学繁盛,名门望族众多,文化人物辈出,金石着述颇丰,且多有着述传世。文登于氏是着名的藏书大家,从于涟到于熙学再到于昌进、于昌遂兄弟,世代沿袭,且与聊城杨以增多有往来。文登刘必绍,亦藏书众多、着述丰富。经学大家毕亨、李允升研习经学,多有独到见解。毕亨协助孙星衍撰《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为世人所知。篆刻书法大家毕以绣,筑听雨楼,藏古印章,铁笔之工,远近闻名。徐士林判案精准,辩论精详,比之国家法律而无毫厘出入。吕湛恩注《聊齐志异》,注解独到,观点新颖,《新抄布谷经》为农圃之家之龟鉴。吕亢《蟹谱》,是研究蟹的专科着作。宋之树的《注释二乡亭词》和毕乃谦的《梅花亭传奇》乃文登少有的优秀的戏曲作品,为时人所传诵。除此以外,作为文化名地的文登仍有诸多着述少为人见,学期有关文登人的着述,并没有单独的书目记载,如光绪本《文登县志》,并不像其他的地方志那样有单独的艺文志,人物的着作多散於人物传、列女传和释道传当中,体例不甚严格,错误也在所难免,很难体现文登和文登人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由此查漏补缺,辑文登先贤艺文着作,以成《文登艺文志》,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 《文登艺文志》为文登一县之艺文着述,时间范围从有史记载以来至1911年辛亥革命,人物着作的范围按照人物的籍贯,收文登人着作。分条着录,每条着录内容包含书名、卷数、作者、朝代、着述方式、版本、馆藏和出处等。在分类上,主要参考《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书进行分类,以着作为主线,以便理清经、史、子、集各部的学术成就和发展脉络。是编搜罗文登人着述共计278种,其中经部着作55种,尤以四书类最多,有17种,侧面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兴盛以及当地浓厚的学术氛围;史部着作47种,以地理类最多,有18种,其中多是文登人参与编纂的各地县志;子部着作42种;集部着作134种。足以体现文登人在经学、史学、理学和文学等各方面的成就。 地方艺文志本身具有文化积累、传承的意义,有益於保存、发扬地方历史文化。正是有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才能给国史艺文志的编纂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编纂专门的《文登艺文志》不仅能够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还能够认识文登的文化学术成就,传承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於传统目录学和方志学的继承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地区古代文化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