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要选择。但有权利的同时就存在权利被滥用的可能,在民事诉讼中的主要表现则是虚假诉讼的不良现象多发。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健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有的当事人借助法律赋予的权利,通过伪造证据,恶意串通等手段,编造虚假的案件事实,从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企图以看似“合法”的手段谋取利益。此类案件屡见不鲜,推究其成因,不仅是社会道德和诚实信用品格的缺失,也是现有立法的不甚完善和相关规制机制缺位等一系列原因所共同造成的。此类案件的频繁发生,不只是侵害了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与诚实信用原则背道而驰,也扰乱了正常的司法秩序、损害了司法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为此,本文以民事虚假诉讼及其规制为题进行研究,以期研究结论对相关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阐述虚假诉讼的概念,结合实践中的相关案例,对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概括分析了虚假诉讼的几个多发领域,如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虚假诉讼、离婚案件中的虚假诉讼、企业破产程序中的虚假诉讼等,总结虚假诉讼呈现的特点,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虚假诉讼。第二部分从社会、现行制度等层面多角度地揭示了虚假诉讼的成因,主要概括为:市场背景下的利益驱动,社会上的诚信缺失,违法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不成比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扩张,民事调解制度固有的局限性,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失衡等。第三部分主要从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虚假诉讼的民事规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虚假诉讼的刑事规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现行民事虚假诉讼规制机制的缺陷和存在的相关问题。第四部分提出对民事虚假诉讼问题的应对措施,如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相应的违法成本等。以及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对第三人撤销之诉、民事证据审查制度、调解制度所存在的缺陷或问题从立法、司法的角度就如何进一步的完善我国民事虚假诉讼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