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和Sb掺杂ZnO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发光特性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f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nO是一种具有多种优异性能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光发射、压电转换器和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ZnO的掺杂是非常重要的半导体改性技术,其中p型掺杂ZnO的实现是ZnO基光电器件的关键,因此p型掺杂是ZnO研究的重要课题。ZnO的p型掺杂元素通常选用Ⅰ族和Ⅴ族元素,但是由于Ⅰ族元素离子半径较小,容易形成间隙,充当施主缺陷自补偿受主,所以I族元素并不理想。本文以V族元素P,Sb作为掺杂剂,采用热蒸发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出并表征了掺杂ZnO纳米结构,并对其光学性能等方面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P掺杂Zn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以Zn/C混合粉末为原料,P2O5为掺杂剂,制备出形貌类似花状的ZnO:P纳米材料。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证实纳米材料为单晶ZnO,进一步的拉曼(Raman)光谱证实在478cm-1峰位观测到P-O局域振动模,意味着P元素替代了Zn格位掺入了ZnO中。在低温(10K)的光致发光谱中观测到与磷掺杂相关的FA和DAP跃迁,因此证实磷元素作为受主掺杂进入ZnO晶格,并计算得出P掺杂受主电离能位于距离价带顶137meV处。  (2)温度、磷掺杂剂浓度对ZnO:P纳米材料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影响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制备出不同的P掺杂ZnO纳米材料,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结果显示:随着制备温度的增高,产物形貌由四角锥向多角锥转变;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表明,ZnO的(002)衍射峰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向大角度偏移量逐渐增大,衍射峰的半高宽逐渐变宽;拉曼光谱证实900℃条件下P替换O产生P-Zn局域振动模,而700℃下则是P替换Zn产生P-O局域振动模。通过改变掺杂剂的浓度,过高的掺杂浓度下产生第二相。在掺杂浓度为2%和3%时,P原子即替换O原子,也替换Zn原子存在。室温下PL谱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ZnO:P的结晶性逐渐变差,紫外发射峰与可见区域发光峰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移和蓝移。最后我们分析认为ZnO:P的制备温度为700℃,磷掺杂浓度为2~3%时最有利于p型掺杂。  (3)Sb掺杂ZnO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以Zn/C/Sb2O3混合粉末为原料,制备出形貌为纳米颗粒的ZnO:Sb纳米材料。XRD结果显示该结构沿c轴择优生长,这与高倍TEM晶格像结果一致;能谱分析仪(EDS)证实了Sb的掺杂浓度(at.%)为1.29%;拉曼光谱分析表明:Sb掺杂样品中出现与Sb掺杂相关的位于500~600cm-1的宽带,位于683cm-1出现由于Sb替换Zn而产生的Sb-O-Sb振动模;室温PL谱发现Sb掺杂ZnO导致结晶性下降,近带边发射红移而可见光发光峰蓝移。改变掺杂剂浓度,ZnO的E2H峰强度逐渐减弱。当掺杂浓度为1%,2%,3%时出现Sb-O-Sb振动模,说明Sb替换了Zn格位。室温PL表明,可见光区的绿光发射可能与O空位有着直接关系,富氧的生长条件有助于抑制ZnO中的缺陷,提高结晶性,进而对p型ZnO的获得有利。  论文工作对V族元素P,Sb掺杂ZnO纳米材料可控制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阐述了温度和掺杂剂浓度对合成材料形貌、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在结构方面,拉曼证实了P和Sb掺杂ZnO要获得浅受主能级的复合结构存在最适浓度。在光致发光方面,通过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掺杂剂浓度的提高导致ZnO结晶性下降,在富氧条件下有助于抑制ZnO中的缺陷,提高结晶性,此外还发现位于可见光区的绿光发射可能与O空位有着直接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全国“两会”的胜利闭幕,释放的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一带一路”等强信号引发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
Ti3Al基合金是一种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其密度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弹性模量、高温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潜力。但是, Ti3Al基合金在室温下的塑性
氧化锌导电粉在涂料、塑料、纤维等抗静电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掺杂氧化锌粉体具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可赋予材料高效的抗静电性能,而且还
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管道是输送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载体,随着人们对能源日益增多的需求,油气管道已经覆盖了每个城市,由于管道周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