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ack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系统整体性的好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部分已投入使用的系统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针对实际建筑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探究相关设计参数对系统的换热及运行效果的影响,实现各关键参数影响程度的量化,以期对系统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论文以长沙地区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全年动态负荷模拟的基础上,利用GLD2012软件设计了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并研究了土壤热物性、钻孔间距、钻孔深度及回填材料导热系数等关键参数在系统长期运行下对地下土壤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周围土壤导热系数、钻孔间距及钻孔深度均能改善由冷热不平衡所造成的地温累积现象;对于该建筑的地埋管换热系统,钻孔间距宜为4~5m,钻孔深度宜为70~100m;钻孔深度及钻孔间距对地下土壤温升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土壤热物性及回填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程度较小。基于EnergyPlus平台构建了办公楼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对空调系统进行长期逐时运行模拟,探究了埋管总长度和管内流体流速对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及水-水热泵机组耗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钻孔数量保持不变时,增大钻孔深度,夏季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出水温度降低,冬季工况下换热器出水温度升高,提升了热泵机组的运行性能;增加埋管内流体流速,地埋管换热器的进、出水温差减小,热泵机组运行性能降低,对于该建筑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埋管内流体流速为0.6m/s时最有利于系统运行。
其他文献
铀等重金属的生产中产生了大量含的U(VI)、Cd2+等重金属废水,对自然环境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在众多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中,吸附法因其高效性等优点备受关注。水滑石因具有
21世纪是我国大量开发地下工程的世纪。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但是高山峡谷众多,因此,其水电站厂房多采用大型地下洞室群方案。而地下工程的围岩稳定性问题是工程地质勘查、
目前在人们在解决包括金属面夹芯板在内的结构分析问题时,采用的基本都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法或者有限差分法,然而这些数值解法对于研究材料大变形非线性
我国西部地区盐渍土(一种土层内合有石膏、芒硝、岩盐(硫酸盐或氯化物)等易溶盐且其含量大于0.5%的土)分布较为广泛,且存在高浓度的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对混凝土耐久性有害的离子,气候条件以寒冷、干旱为主,因此,当地混凝土损伤速度明显高于我国其它地区,并以盐渍土的化学腐蚀为主的耐久性破坏较为常见。然而,当前关于混凝土在氯盐-硫酸盐共同作用下的损伤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对于氯盐、硫酸盐在混凝土损伤过程中的交
随着环境恶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普及,二氧化碳作为导致环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源逐渐被大众视为主要环境污染物之一。如何利用及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
近些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之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振动波在半无限土体中的传
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高频脉冲电磁波对地下介质分布进行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它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原位探测技术,具有适应环境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探测深度和分辨率在工程中较满意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混凝土材料的徐变和收缩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大部分理论和试验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大部分的预测模型都是基于一维构件试验数据而导出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封顶覆盖层主要用于减少降雨入渗。传统压实粘土覆盖层经历干湿与冷暖交替后粘土层容易开裂,长期防渗效果不佳;复合型覆盖层防渗效果较好,但造价高昂、存
针对高铁高锰含有机污染物地下水水质,在生物除铁除锰水厂进行高铁高锰含有机物地下水生物滤柱同层去除污染物的模拟实验研究。现场设计两个滤柱,分别利用锰砂和陶粒两种滤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