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迎接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挑战、保障年老者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3年温家宝总理批示:“可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注意总结经验”,这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安徽省是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78%,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至2006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819万人,比全国提前两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农村老年人口约占全省老年人总数的67.2%。如果不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将会制约着安徽省未来经济的发展。如何针对安徽省的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沿着“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对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研究。论文结构上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述评,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的理论分析,以为后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首先对社会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模式作了界定;其次从社会公正理论、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庇古的经济福利理论和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四个角度追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渊源,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进行分析,突出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是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安徽省的发展概况;其次结合实际找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最后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为第五章的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第四部分是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需分析。本部分是从更深层次上对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分析。首先从需求角度估算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要量,其次从农民个人、集体经济和政府的经济支持能力分析对养老保险的供给能力,通过需求与供给能力的比较得出目前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需状况。 第五部分是完善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构想。这是本文的政策建议部分,结合现存的问题,分别从观念层面、法律层面、基金层面及相关配套措施四个角度对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