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是一个人重要的教育阶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教育政策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分配,让适龄学生能够享受到无差别的公平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到战略性位置,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的目标,保证受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公平享受义务教育资源。要在2020年区域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高区域内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注重教育资源投入、均衡分配教育资源以及依赖政府力量驱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政策有效指引等这些方面,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其次,从教育公平的相关概念界定、义务教育的内涵和属性、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资源与教育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教育公平及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为本文的形成打下理论基础。再次,分析J区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化的具体呈现及后果,从数据分析入手,分析J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很大不均衡性、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阻碍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分析原因,从中能够梳理出对策,以此促进J区义务教育发展。从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国家已经取消了重点学校名称,但是重点学校被包装成“学校的重点制度”、“重点班”、“实验班”却仍然存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示范学校”、“实验学校”、“窗口学校”(笔者在这里统称为城市优质学校)取而代之,政府以“城市”为导向、以“效率”为基准,从公共选择理论上看,政府作为“经济人”,也是以追求最大效用为最终目标,所以,政府在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中,一定是以“投入和回报率”为政策导向进行分配,所以,“优质学校”比城市普通学校、农村学校集聚的教育资源要多。教育资源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资源属于公共产品,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主要投入者和分配者,按照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涵义,理应在校际间公平分配教育资源,达到合理、科学布局,缩小校际之间的差异,但是,J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充分体现了教育资源并未合理、科学的分配,优质资源永远都是集中在某部分学校,优质资源稀缺,“择校热”、“学区房”都能从侧面看出来,这些对优质资源趋之若鹜抢夺的“新现象”凸显,更是加剧了教育不公平。接着,从教育公平视角下,分析区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生原因。最后,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上入手,政府宏观把控教育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如何结合J区的特点和发展情况,优化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政府政策的偏向性,应充分认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全面实现现代化教育水平的基础,是利国利民的保障,转变观念,因势利导,科学施策、加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既要巩固优质学校的办学成果,更要加大对薄弱学校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教育资源配置不是“削峰填谷”,更不是投入绝对的“公平”,应立足本区情况,在配置机制中,政府精准施策、科学布局,重视均衡发展的内涵,从“普通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建立校际之间资源共享,促进校际之间的信息化交流,督促教师流动机制的有效进行,青蓝工程、领雁工程在全区的立足开展,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薄弱学校的倾斜、薄弱学校在被输血的同时,也应从自身为立足点,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展特色办学。积极发展集团化办学,鼓励民间办校,从已就发现,J区在集团化办学和民间力量办学有很大的可开发潜力,政府应从政策上、税收上、制度上,必要时给予财政支持和法律的保护,历史证明,集团化办学和民办学校是可以缓解公立学校因紧缺的教育资源而带来的一些教育公平问题,以及提升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建立健全检测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优化J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鄙薄的建议,从而实现J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