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RACE技术钓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期特异表达基因ESTs的全长cDNA,以期寻找到新的编码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抗原或候选分子疫苗。通过分析一系列日本血吸虫成虫期特异表达基因的ESTs,筛选其中一条EST设计巢式PCR引物,进行第一次RACE。纯化目的条带,连接克隆载体,转化宿主菌,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连接到源序列的EST上;之后进行“电子克隆”得到一新的EST。再以该EST片段设计巢式PCR引物,用相同方法进行第二次RACE,直到序列不再延伸为止。对两次RACE后连接得到的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GenBank的注册。然后,选取其完整开放阅读框(ORF)设计合成双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PCR体外扩增,纯化目标条带。连接到相同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宿主菌E. coli BL21。用IPTG诱导表达,观察各种条件下对重组菌蛋白表达的影响。回收蛋白,完成表达产物的纯化和生物活性研究,并进行蛋白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经两次RACE扩增,获得了一含完整ORF的全长基因片段,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一新基因,GenBank注册号为AY847290,命名为Sj314C10(Schistosoma japonicum 314C10 cloning,Sj314C10)。对此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域分析表明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重复结构域有78%的同源性。IPTG诱导该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菌,SDS-PAGE发现大约在50ku位置出现一条表达条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产物的量逐渐增大。同时,研究显示:温度、IPTG浓度和表达时相的改变对蛋白包涵体可溶性的表达无显著的影响。动物实验为:Western 印迹显示粗抗原免疫兔血清可以特异地识别此蛋白表达条带,ELISA 表明该蛋白免疫小鼠产生了很高滴度的抗体,用尾蚴感染重组抗原免疫昆明系小鼠,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获得了部分保护作用。